跳摩登舞是用上身带动下肢移动,膝部处于不用力状态,能够做到膝部放松。腿的迈出,两者的膝部都是由弯曲到伸直,但效果却完全不一样膝部放松的原理,就像我们原地跳起来摸高一样,当准备跳起来的时候,身体先微微屈膝下蹲,肩背往上拉提,利用身体肩背的牵引力带领下肢跳起。所以,那一瞬间膝部的伸直,是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状态。跳舞时,若运用此一原理,上身领着下肢,膝部就能够做到放松。但是,原理归原理,跳舞要做到身体带动下肢是十分困难的事,因为它受到「动中求静」的制约。
当技术关基本通过后,就是找感觉了。所谓感觉,是舞者的精神世界,是对事物的心灵感悟。这种心灵感悟运用到跳舞,特别是和舞伴一起共舞,不但要同心还要协力,想的和跳的都要恰到好处。美妙的感觉如梦境,使人入迷,妙不可言,说也说不清楚。对舞伴而言,是艺术享受,对他人而言,是一种美感。舞伴之间跳出这种感觉以后,磨合发生了质的变化,国标舞的艺术魅力才能开始绽放光彩!
系统的基训课必须在老师的统一规范及限制下,采用符合训练要求的教学方法,进行技能技术训练。 如: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韧性,控制身体活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能力等各种技巧。
跳摩登舞是用上身带动下肢移动,膝部处于不用力状态,能够做到膝部放松。腿的迈出,两者的膝部都是由弯曲到伸直,但效果却完全不一样膝部放松的原理,就像我们原地跳起来摸高一样,当准备跳起来的时候,身体先微微屈膝下蹲,肩背往上拉提,利用身体肩背的牵引力带领下肢跳起。所以,那一瞬间膝部的伸直,是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状态。跳舞时,若运用此一原理,上身领着下肢,膝部就能够做到放松。但是,原理归原理,跳舞要做到身体带动下肢是十分困难的事,因为它受到「动中求静」的制约。
当技术关基本通过后,就是找感觉了。所谓感觉,是舞者的精神世界,是对事物的心灵感悟。这种心灵感悟运用到跳舞,特别是和舞伴一起共舞,不但要同心还要协力,想的和跳的都要恰到好处。美妙的感觉如梦境,使人入迷,妙不可言,说也说不清楚。对舞伴而言,是艺术享受,对他人而言,是一种美感。舞伴之间跳出这种感觉以后,磨合发生了质的变化,国标舞的艺术魅力才能开始绽放光彩!
维也纳华尔兹的起源:
维也纳华尔兹的起源根据史书记载;"各说分云,无从考究"。我在这里收集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维也纳华尔兹起初来自于巴伐利亚,过去称之为“German”。然而,另外一些人对维也纳华尔兹的这个起源持有疑问。1882年1月17日,有一篇出现在巴黎杂志上的文章---“La Patrie”(祖国),声称华尔兹是1178年首次在巴黎出现的,当时不是叫华尔兹这个名字,应该是以普罗旺斯(法国东南部一地区)的Volta命名的。大概这种舞是3/4节奏,其法国人认为他们是维也纳华尔兹的先驱。
维也纳华尔兹(Viennese Waltz)用V表示。
也称"快三步"。摩登舞项目之一。舞曲旋律流畅华丽,节奏轻松明快,为3/4拍节奏,每分钟56~60小节,每小节为三拍,第一拍为重拍,第四拍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六拍走六步,二小节为一循环,第一小节为一次起伏。基本动作是左右快速旋转步,完成反身、倾斜、摆荡、升降等技巧。舞步平稳轻快,翩跹回旋,热烈奔放。舞姿高雅庄重。源于奥地利的一种农民舞蹈,由男女成对扶腰搭肩共同围成一个圆圈而舞,故被称为"圆舞"。著名的约翰·施特劳斯为华尔兹谱写了许多著名的圆舞曲。
宫廷式华尔兹: Waltz(华尔兹)
据说华尔兹是从奥地利起源,在12世纪起即有宫廷式华尔兹盛行,深受贵族名流喜爱;
华尔兹的先驱是Boston,大约在1874年被一个很有影响的“Boston Club”从美国引入并传入英格兰。一战后华尔兹立即成形了很多,1921年她的基本步伐就规定为:出脚,出脚,并脚。当1922年时Victor Sylvester获得了冠军,当时英国华尔兹节目只包括了右转、左转、转向(比现在初学者所学的还少)。1926到1927年华尔兹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基本动作变成了:出脚,旁脚,并脚。因此,很多变化步才成为可能,皇家舞蹈教师(ISTD)已对这些步伐作了标准化,规范化,现在其中的很多步伐仍在跳。
也有一些教科史书上记载: 华尔兹是维也纳华尔兹(快三步)的变化舞种。
在19世纪中叶,维也纳华尔兹传到美国,当时美国崇尚舒缓、优美的舞蹈和音乐,于是将快节奏的维也纳华尔兹逐渐改变成悠扬而缓慢、之后经过不断改良而列入国际性舞蹈竞技项目之一,目前风行的华尔兹。华尔兹的特色即是在跳舞时做圆形运动,身体流畅地持续做小幅旋转,优雅迷人。以同一速度的3拍来移动3步,步伐单纯却能够展现舞技。
华尔兹舞(Waltz)
用w表示。也称"慢三步"。舞曲旋律优美抒情,节奏为3/4的中慢板,每分钟28~30小节。每小节三拍为一组舞步,每拍一步,第一拍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环。通过膝、踝、足底、跟掌趾的动作,结合身体的升降、倾斜、摆荡,带动舞步移动,使舞步起伏连绵,舞姿华丽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