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10-67013680
“阳光体育”照亮体育强国之路
时间:2010-04-09 09:44:35 来源:新华社
  冠军是副产品

前巴西国家足球队主教练斯科拉里有句名言:银牌是零的开始。利物浦足球俱乐部队功勋教练香克利的一句口头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你是第二名,那你啥也不是。他们道破了职业体育极端功利的本质。

而在大连经济开发区第八中学体育馆内的墙壁上有句醒目的红色标语:除了冠军都是失败者。这分明也是在倡导功利体育。

“除了冠军都是失败者”——这一刺眼的标语,反映了中国多少年来学校体育教学的一大误区。

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要这些担负国家民族未来的肩膀强壮起来,这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年前,中央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讨论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尔后全国范围掀起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走进校园近三年来,逐步改善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更重要的是,阳光体育唤醒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体育意识,让他们拨开功利体育的迷雾,看到了体育的教育本质,并提升了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真正让体育为大家的身心健康服务。

体育如果能为芸芸众生的福祉服务,其意义要远比培养几个冠军和夺几块金牌重要得多。

大连经济开发区第八中学过去的确培养过一些明星运动员。现在,这些成绩在徐敦和看来已经不再重要了。他说:“我们现在的体育工作重点是要百分之百地确保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如果顺便能培养几个冠军,那也只是副产品。”

西方体育强国的发展历史表明,当一个大的人群整体都能有机会从事体育运动,整体身体健康,就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一些竞技冠军。这是体育发展的正常规律。中国的学校体育应如是,整体体育亦应如是。

冠军应是副产品,纯粹为培养竞技冠军而牺牲其他群体从事体育运动机会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这是阳光体育带给我们的启示。

  嗤笑中的愚昧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说:启蒙运动有两大敌人,一是以权势为中心的专制主义,另一个是存在民众中的愚昧主义。阳光体育作为一个中国体育的启蒙载体,遇到的最大障碍正是后者——愚昧主义。

阳光体育问世三年来,如果说其发展过程一帆风顺,那无异于掩耳盗铃。实际上,许多学校始终都在阳奉阴违,拒绝“阳光”进入校园。江西教育厅体育官员曹连平对记者说:“我们一直都是在强推阳光体育,面临的阻力太大了。”

这些形形色色的潜在阻力,多数都来源自对中考、高考的迷信,以及对体育的曲解。归根到底,那是一种反对启蒙的愚昧主义。

对于体育,很多人怀有根深蒂固的误解。不久前,记者与几名教授、博士等高级知识分子谈论体育健身问题,他们坚持用“健身锻炼”而不用“体育”这个名词。他们认为:体育是为了比赛和夺金牌的。甚至于一听到“体育”这个字眼,他们就表现出一种厌恶情绪。我们多年对于竞技体育的过分曝光与渲染,已经造成了“体育”在中国的概念异化。《中国体育报》记者窦雨佳最近撰文描写自己的“遭遇”。他接连两次在高端采访中由于提及青少年以及职工的体质健康问题,结果都遭到在场几名其他行业记者的嘲笑,有记者则直截了当地指出他提的问题不重要。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被公认为关乎国家和民族前途,的确也与国民经济直接相关。美国有专家表示,美国近来每年要把大约17%的国民总收入用在治疗由于缺乏运动而引起的肥胖、糖尿病等疾病上,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中国相应的治疗费用恐怕也是个巨大的数字。

但有人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并对之报以嘘声。他们的愚昧无知实在让人无可奈何。

中国有位研究欧洲文化的专家陈乐民,老学者前年去世前说过的一席话发人深省:“我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思考,只弄明白了一个简而明的道理:我挚爱的祖国多么需要一种彻底的‘启蒙’精神。”

具体在阳光体育这个范畴内,我们需要用“彻底的启蒙”来对抗顽固的愚昧主义。那些认为高考重要意义大于一切的人,那些嗤笑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问题的人,那些不知维护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权利的人,那些不了解体育真正内涵的人,都需要彻底的启蒙。

如何启蒙?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和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认为:应该把“阳光体育”提升到国家工程、国家政策的高度,运用国家各个方面的资源向普通百姓宣传正确的体育意识。他说:“如果把学生家长包括在内,阳光体育是个涉及好几亿人切身利益的大工程。难道不够重要吗?”

 “阳光体育”是个伟大的创举

前美国总统顾问罗依德·科尔比博士一直关注中国的“阳光体育”。这位前世界卫生组织学校健康教育促进专家委员会主席认为:“阳光体育”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在对抗困扰世界庞大人群的各类顽症以及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做出的一个“大胆”、“重要”、“执著”和“明智”的尝试。

这位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应用健康学教授表示,目前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约12亿)体重超重,其中300万人患有肥胖症,很多国家体重超重和肥胖人口的比例正在持续上升。“脂肪过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只有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正在严肃认真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科尔比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同美国等一些国家一样,孩子肥胖已经成为一个急迫的健康问题。他说:“留学印第安纳大学的张娟博士最近分析了《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中1991年至2004年收集的6岁到18岁年龄段孩子的生理数据,她的研究发现:1991年,这些孩子的体重超重率为5%,但到了2004年,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11%,翻了一番还多。”

这些孩子如果不及时加强体育锻炼,带着一身赘肉长大,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心脏病、中风、癌症、糖尿病、哮喘等各类顽症的患者。他们的个人生活质量将大受影响,而工作效率也将降低,国家还将为他们支付大量的医疗费用。科尔比说:“美国现在每年用来治疗这些疾病的花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中国为此也要花费很多亿元人民币,长此以往,会在中国经济上掏出一个黑洞。”

他提醒中国的父母们:“孩子们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而且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们心情愉快,他们就更愿意学习。因此,他们如果每天都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就会提高学习成绩。”

体育锻炼会促进学习?阳光体育进入校园后,很多学校满腹狐疑地试探着把学生放到了操场上。过了一段时间后,校长、班主任开始到教室赶学生去操场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江西新余逸夫小学校长胡飞说:“孩子们在参加体育活动一段时间后,学习效率提高很大,老师教学也相对容易了。这样,孩子们不但身体健康了,学习也更勤奋了,一举两得。希望我们更多的父母和老师能明白这个道理。”

孩子们长时间枯坐室内不但会体质恶化,而且还容易患上心理疾病。科尔比说:“科学数据表明,那些高纬度地区的孩子如果冬季吸收阳光不足,容易患季节性情感抑郁症。”孩子一旦患上这种病症,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活动,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

相信很多中国父母对此症状都很熟悉。科尔比诚恳地请求他们要为孩子做出表率,要多带孩子去参加体育活动,要为孩子们的长远幸福负责。更重要的一点是:阳光体育需要他们的支持。

 “阳光体育”照亮“体育强国”路

中国正从“奥运金牌大国”向“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阳光体育”应是中国体育这次“华丽转身”的基点。“体育强国”的标准很多,其中关键一条是:绝大多数国民身体健康,而目前中国国民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中华医学会在《中国健康体检数据报告2008》中公布的数字表明:我国慢性病“井喷”风险已经亮起红灯。在100万名被体检调查者中,高血压前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高达44·4%和41%。该学会健康管理分会认为,被称为现代医学“三大法宝”的疫苗、药片和手术刀已经难以承担防控慢性病“井喷”风险的重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与社区卫生处处长赵文华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死亡的人数已占全国因疾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慢性疾病的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这已成为比较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导致慢性疾病“井喷”的诱因很多,其中“缺乏体育锻炼”是罪魁祸首。防治慢性疾病需要从源头、从孩子的身体健康抓起。

我们的孩子健康吗?在“阳光体育”进入校园前,体质检测表明: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四分之一,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

这些数字让人揪心!

孩子们在校园内得不到体育锻炼,因而也就难有体育健身意识。当他们带着一身多余的脂肪长大,社会上又多了一些体重超重或肥胖症患者。由于早年没能养成体育健身习惯,他们对社会上的全民健身活动也兴趣不大,不会主动参与,于是坐等各类慢性疾病侵入他们的身体。如果延续这样的悲剧,体育强国将与我们越行越远。

幸好我们有了“阳光体育”。

抽样调查显示,“阳光体育”工程启动三年后,学生体质持续恶化的势头已被遏止。更关键的是,“阳光体育”要保障孩子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要在他们中间普及体育意识,要让他们领略体育的魅力,逐渐养成体育健身的习惯。这些孩子离开校园后,也将成为全民健身的积极参与者,成为迈向体育强国的生力军。

建设“体育强国”,首先要培养国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健康他们的身体,而这需要从校园、从“阳光体育”做起。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