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比赛期间听到了这样的故事,中国的蹼泳运动曾经称雄世界,十余次参加世锦赛、夺取百余枚金牌,然而近年来,受人才匮乏、经费短缺、赛制变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这项运动的"热度"迅速下降,全国经常参加这项运动的人才仅有200到300人。蹼泳已被体育界业内人士不无担忧地列为走向"濒危"的运动之一。
无独有偶,中国式摔跤、摩托艇等项目,也遭遇了曾经辉煌之后的迅速滑坡,发展已经举步维艰。从这些项目发展遭遇困境的原因来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曾经是全运会的项目,因此而辉煌;后来都从全运会中退出,也因此而没落。可谓"成也全运,败也全运"。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未进入过全运会的台球,通过在群众中长期的开展和普及,已经成为四体会上最热门的项目之一,虽然本次比赛的台球项目由于场地原因没有观众前去观战,但是从丁俊晖参加赛前推广活动所引发的近乎失控的场面,以及各大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来看,台球俨然已经成为了四体会最耀眼的"招牌"。
同样受人关注的还有围棋、国际象棋等传统项目。另外,立足于校园的体育舞蹈、定向运动等项目,也在学生群体中引发了一阵阵热潮。这些项目,也同样没有出现在全运会的赛场上。
有全运不一定振兴,无全运不一定消亡,如果一个项目的发展可以由一个综合性体育赛事的项目设置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就说明这些运动的群众根基本来就是不牢固的。
从四体会各个项目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的发言来看,每个项目似乎都把群众普及和市场化作为发展的目标。但是群众的业余时间是有限的,竞逐中国体育市场也远非一条坦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运动项目也有自己的"寿命",有些项目会发展起来,当然也会有项目逐渐衰落。
每个人用于业余生活的时间并不多,体育项目如何以自身的魅力来争取到"群众的业余时间"这一稀缺资源,也许就是决定项目发展前景的根本。如果再寄望于全运会这个指挥棒,或是高考加分等人为的政策,从航空模型等多个项目以往的经验来看,对于项目的长期发展并不见得会达到多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