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29日讯(记者 张良)健身俱乐部投诉多,引发社会关注。今天,市工商消协等部门组织多家健身俱乐部举行座谈会,希望行业增强自律规范经营。
纠纷你侵权我退卡
市民王小姐投诉称,她在某健身俱乐部办理了会员卡后,该俱乐部因装修要暂停营业一个月,重新开业时健身教室面积少了一半,另一半租给了一家美容美体店。
王女士与部分会员觉得权益受到侵害,纷纷要求退卡,俱乐部店长则以办卡时销售合同已注明“不得退卡、不得转让”为由,拒绝会员的退卡请求。经工商部门调解,双方都做出让步:会员们放弃退卡的要求,俱乐部同意将会员卡期限延长一年。纠纷尽管解决了,但是会员们普遍反映心理仍不平衡。
一位行业人士介绍,由于准入制度缺失、行业内经营者良莠不齐,一些纠纷已经影响到行业的良性发展。
侵权预付款埋隐患
会员卡是健身俱乐部常用的服务形式,常见的有季度卡、年卡、限次卡。据了解,多数健身俱乐部店规、管理和销售合同涉嫌霸王条款。
据消协统计,健身行业投诉中,预付费纠纷一直占据投诉量的首位。除了健身卡打折优惠程度不一样造成的不公平,俱乐部所有权易手而导致的会员卡作废等纠纷也时有发生,预付款不能退款,类似维权往往难上加难。
安全卫生死角堪忧
瑜伽、健美常用公用器材,不少健身器材只用不消毒,形成卫生死角。据调查,常年健身的人普遍对此不满,与俱乐部沟通时也无功而返。
据调查,一些俱乐部里的公用器材很少更换和消毒,经过长期使用后普遍已经磨损和变脏。健身者表示,清洁人员只用普通的洗涤用品拖地板、擦镜子,没有定期进行专门的消毒。
记者从市卫生监督部门获悉,室内经营性健身场所的空气质量、洗浴设施要求较高,健身房一般采取药剂消毒和红外线消毒。目前消毒用的化学药剂往往含氯,具有强氧化性,会对器材本身的皮革或金属表面造成腐蚀;采用红外线消毒又对物体表面的光滑度有较高要求,隐藏在缝隙里的细菌和病毒很难清除。
发展加强监管自管
健身俱乐部是群众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工商、卫生监督、体育等多个部门。有关专家建议健身俱乐部要主动自律自管,还要接受多部门联合监管。
据调查,健身者反映的常见问题存在监管空白,一旦出现侵权问题很难协调。专家认为,健身产业的发展需要自律和部门监管的统一。目前,行业没有立法和准入标准,健身机构经营者只有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不受到侵害,才能保证自己的长远利益和行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