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介绍
英文cheerleading,起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指在音乐伴奏下,通过运动员集体完成复杂、高难的基本手位与舞蹈动作、项目特有难度、过渡配合等动作内容,充分展示团队高超的运动技能技巧,体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并努力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独特魅力的体育运动。
1980年,随着啦啦操运动的盛行,在美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啦啦操锦标赛,标志着啦啦操运动进入了竞技比赛的行列。
啦啦操竞赛项目分为:
1.技巧啦啦操A.集体技巧啦啦操B.五人配合技巧C.混双配合技巧
2.舞蹈啦啦操 A.爵士舞蹈啦啦操 B.花球舞蹈啦啦操
C.街舞舞蹈啦啦操D.自由舞蹈啦啦操
二、国际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啦啦操开始向全世界传播,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世界各国青少年和大学生们的青睐。到2001年,第一届啦啦操世界锦标赛的成功举办使啦啦操项目成为一项世界性体育运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有8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此项运动,特别是近几年,啦啦操运动迅速传至世界各地,参加该项运动的人数已超过800多万。
在美国,各个大、中、小学校均有自己的啦啦操,并有十几个大规模的协会或啦啦操组织,每个协会组织都拥有自己独立的竞赛体系,同时也形成了啦啦操的联赛。每年都举行全美高中啦啦操联赛、美国全明星啦啦操锦标赛、世界全明星啦啦操锦标赛,每年不同啦啦操项目的比赛分别在ESPN和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2001年全美啦啦操比赛在ESPN播出,平均有44.5万户的家庭在收看。在美国每年夏天会有1000多个啦啦操训练营近50万的啦啦操队员参加训练。2004年开始举办世界全明星啦啦操锦标赛,每年参赛人数就达1.8—3万人,观看比赛的观众达3—5万人。例如:2009年超过40个国家600多支2万多名运动员参加了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啦啦操锦标赛,观看比赛的观众达5万人,啦啦操运动不仅有庞大的参与人群,还形成了巨大的体育产业市场。
在欧洲啦啦操运动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国家成立了啦啦操协会,1984年英国成立啦啦操协会,现在,英国啦啦操协会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啦啦操组织。具2004年有关资料统计,超过87%的积极参加啦啦操运动的俱乐部加入了该协会组织,其数目达220个,运动队超过400个,有7000多名运动员。英国啦啦操在国内主要的比赛地点表演时,观众最多一次达到61000人。目前英国啦啦操的增长率为28%,而且近几年的增长率一直超过25%。
在亚洲,啦啦操运动在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迅速发展,各国和地区都成立了相应的啦啦操协会。在日本大约有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10多万人参加了啦啦操的训练,其中绝大多数啦啦操队员是来自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队以及毕业生团体俱乐部队等。
啦啦操运动能积极调动人们的情绪,加强活动场面气氛,这一独特功能使得现代啦啦操的表现舞台不断拓展,从比赛场边发展到各个社会领域。各种庆祝活动、社区活动、开幕典礼、游行宣传以及慈善活动等都可以是啦啦操展示自己的舞台,如1997年克林顿总统的就职典礼上就表演了啦啦操。
三、国内啦啦操发展现状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1998年传入我国,从2000年以后,日本、美国啦啦操专家陆续应邀来我国讲学,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开展。2001年我国首次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啦啦操比赛,虽然啦啦操运动在我国仅有12年的历史,但它以其独有的魅力深受广大青少年和大学生们的喜爱。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会体育展示活动,共有北京、广东、上海、黑龙江、陕西、新疆、西藏等全国21省市自治区及火车头体协、网络平台共计23个分赛区共计近万人参加入围赛,此外还有来自香港的啦啦操代表队也参与了入围赛的角逐,这次活动也因奥运会的影响力把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推向了高潮。 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把啦啦操比赛从技巧项目中独立出来,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啦啦操锦标赛,并于2009年成功举办全国啦啦操锦标赛、系列赛和冠军赛。
因啦啦操参与群体的特殊性,也备受全国各地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也多次举办和报到啦啦操活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展示啦啦操选拔赛”、“迪士尼歌舞青春全国啦啦舞挑战赛”、“2009年青岛啤酒‘炫舞激情’NBA啦啦操选拔赛”、“2009年亚运啦啦全国选拔赛”等,更是激起了无数热爱啦啦操运动的大学生们的热情。
在我国,高校是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源地,高水平的运动员也聚集在高校,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同时还是校园文化非常好的载体。到2010年已在全国有28个城市,两万多所学校进行了推广普及,五年参与人数达到1千多万人,大大推动了我国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和普及。
在国际交流方面,我国从2004年开始到至今,每年均派队参加国际性的啦啦操比赛,与国外啦啦操协会、啦啦操队伍的友好交流,加强了我国啦啦操与国际啦啦操组织及各国啦啦操协会之间的交往。我国啦啦操竞技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但与日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与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