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10-67013680
李宁引入新战略投资者拟实现崛起 专家称仍需观后效
时间:2012-02-02 13:17:36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刚刚过去的2011年,对于诸多国内运动品牌来说,可能是比较沮丧的一年。盈利倒退、库存量不断上涨、一线城市销售市场不给力……利空消息不断,利好消息几乎为零。 

李宁引入新战略投资着拟实现崛起

对于著名国内运动品牌李宁而言,在2012年的开春,终于迎来了一个让市场关注的好消息。最近,中国领先体育品牌李宁宣布:最新引入了一个战略投资者。这个战略投资者,就是在零售行业有丰富经验的美国私募基金TPG。这一消息传出后,李宁公司的股票,在其后的两个交易日大涨21%。

美国私募基金TPG是全球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成立于1992年,旗下管理的资产规模达480亿美元。在中国,TPG有17年的投资经验,在消费品和零售行业,都有较强的资源。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应该是2009年,TPG协助台资鞋商达芙妮脱困转型的成功案例。据业内人士透露:投资界目前对美国私募基金TPG入股李宁,普遍持正面态度,希望TPG能够在李宁公司身上,重演两年前帮助达芙妮成功重整转型的故事。

2009年,美国私募基金TPG在2009年以6.25亿元购入达芙妮一批可换股债券,同时亦获1亿份认股权证。当时入股所得资金,用作扩展集团品牌于中国的零售网络。此外,TPG还帮助达芙妮改善存库及分销管理,以及在营运及供应链上提出意见。随着TPG的入股,达芙妮减慢了当时3个表现不济的中高档品牌扩张,并逐步退出低毛利的代理运动品牌市场。之后,达芙妮集中力量推广旗下高毛利的品牌,包括毛利率超过五成的"达芙妮"品牌及"鞋柜"品牌,并将主攻方向定在了三四线城市,避免与行业龙头的直接竞争。TPG入股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10年,达芙妮核心盈利即上升2成,存库周转天数减少,股价升幅也超过了2倍。基于TPG在国内成功的投资经验,但来自业内的观点认为,李宁引入战略投资者,其实也是在"备战2012"。 

效果仍具不确定性再次崛起仍依赖自身

然而,如此强势的战略投资者的加入并没有让业界对于李宁2012的业绩预期改观。就在该消息出现不久前,李宁公布的2011年业绩预告显示,"受到订单增长乏力和回收部分经销商库存影响,集团收入预计较2010年下降约6%~7%。"德意志银行指出,李宁将向TPG及GIC发行7.5亿人民币可换股债券及大股东李宁持有的5300万股,相信TPG的战略价值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实现。与德意志银行观点相同的,还包括了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CEO张庆。张庆在接受天下公司记者采访时指出:TPG在国内消费市场领域的成功案例并不具有可复制性。李宁在引入TPG之后,是否能有成效,仍旧有不确定性。

张庆:李宁最近两年来陷入到一种经营上的困局,应该说像这些投资基金的引入会是帮助其摆脱困境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但是李宁要真正走出困境还得依靠自身的努力,因为这些从目前来看,我的评价就是说包括新加坡人、美国人他们的投资是某种程度上是来缓解了李宁在资金链方面的压力,然后让他可以维持一个公司相对良性的一个运行,在资金上不会承受那么大的负担,这些私募也好怎么样,他们在对于企业的战略性的梳理上面,他们有他们的经验,也有一定的话语权,会提供一些见解,包括他们投资也不会是随随便便去做一个绝对,也是恐怕是会有一个深入的沟通,是对未来的一些共识。

但是我认为就是说像李宁公司这样一个根植于本土,然后有20年成长历程,他能够迅速的从2003年之后能够迅速的做到今天这样一个规模,那么同时实际上问题的累计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同样是个累计的过程。所以我觉得真正意义上李宁能够再次的崛起,还是要依赖于自身找对问题。

2012年国内运动品牌遭遇内忧外患

其实,对于2012年的困难,国内的运动品牌其实可以预见。通过去年多个订货会的情况而言,经销商都表现出了谨慎观望的心态。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2012年,对于李宁、安踏等国内运动品牌而言,是一道需要艰难跨越的关卡。

张庆:一个是出货的压力和订单的压力,都会压在品牌各大品牌身上,但同时还有一个叫做压力传导的效应,比如说在一个二线城市的步行街上,可能同时有这几家企业甚至某个品牌每个品牌都开两三家店,在同一个街铺上,那么比如说李宁开始打折,然后安踏也打折,就会逼得再小一点的知名度不那么高的品牌,原来可能还有点利润空间,再一打折就没有利润空间了。那么就意味着那些低频效的店铺恐怕对于某些品牌来讲可能就难以为继。

从去年年底已经出现有些二线品牌的店铺,也开始在转让,这个都是过往靠水平式增长,疯狂的开店,推高了零售店铺租金和运营成本结下的一个恶果,所以我们预测2012已上市公司相对还好一点,因为虽然有业绩上的压力,但是毕竟有一个融资渠道可以缓解资金链的压力问题。但是对于那些没上市的企业,可能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甚至说可能经过2012年之后,到2013年可能会听到业内会有二三线的品牌就会有消失的。

如果说订单减少、库存增加,是国内运动品牌目前自顾不暇的"内忧",那么,国际运动大牌们对国内二、三线城市市场的抢占,则是国内运动品牌更需要警惕的外患。

张庆:实际上中国的消费者我们来看他消费在升级,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品牌实际上不是年不年轻的问题,而是说你到底要给中国的消费者、给中国的市场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我们说从品牌这个角度上说,你对中国的消费者你要有一种前瞻性的判断,要能够给到他们从历史层面、理念、认知层面上这些方面你要提供一种价值方向,我觉得这是从无的层面或者叫相对来讲就是无形的层面上可以看到的,那么相应的来讲从有形的层面上也要跟上,我觉得有的时候企业在品牌在运作当中,会比较容易走极端,就是非此即彼,我讲我的专业化就要极端的专业,然后潮流性的东西我就做得极端的潮流,那么作为一个大众化的运动品牌来讲,我觉得如何能够让你的一些专业性的东西跟包括从价位、品质各方面以及推广方式方面能够跟消费者二三线的消费者去做一个吻合,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李宁所遇关键问题为管理问题投资无法起根本作用

李宁曾经是中国作为我们运动品牌的一个代表,是希望和国际品牌们能够有一争高下的机会的。李宁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嘉宾主持向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向荣:非常明显他所遇到的问题是企业的管理问题,因为在中国来讲整个的运动服装以及运动品的市场,整体来讲成长还是非常快的,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大家对于运动服装运动的生活的方式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因此你可以看到,国内这几年的运动服装企业像安踏、361度,特步等等一系列的品牌的发展非常之快,但同时必须要看到的是这个市场的竞争非常之激烈。因为现在所有的运动的用品基本上在产品和原材料上大家已经非常同质化了,就是耐克和阿迪达斯和国际一线品牌所采用的材质和现在咱们的末流的品牌。

科技的差距在缩小,技术力量在缩小。

向荣:因此他是要靠广告,靠品牌的塑造,以及企业内部的非常精细化的管理,才能够打造这个企业的竞争力。

那这次拉来战略投资,能够改变这些吗?向荣说,不能起到根本作用。

向荣:不能,因为钱只能够延缓一个企业的衰落,但是钱不可能说改变一个企业衰落的命运。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在市场上站住脚,还是要看他这个核心的管理团队,李宁在这之前首席执行官、首席市场官、电子商务部的总监三大主将换帅,离开李宁,那接下来解题他的人和我们现在的CEO,是不是能够重新把这个管理拉回到正轨上来,这是李宁的初衷所在。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