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10-67013680
国标舞基本功若干话题答客问 (一)
时间:2012-05-10 10:22:45 来源:中华舞蹈网
一、为什么“脚到重心到”是造成国标舞界最大误区的罪魁祸首?
一直被捧为经典的“脚到重心到”,恰恰是造成国标舞界最大误区的罪魁祸首!国标舞最大忌讳“试探状出脚”的总后台,恰恰是“脚到重心到”。为什么?
1“脚到重心到”隐藏掩盖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主观意识及其后果:一种是脚随身动的“脚到重心到”,一种是身随脚动的“脚到重心到”。
2“脚到重心到”从字面上,很容易让人错误地理解为:先出脚后动身。“先出脚后动身”没有先动身后出脚那种“倾倒的危险”,她安全、舒服、悠闲,很容易使人上当受骗。
3所以说,“脚到重心到”是披着羊皮的狼,人们很容易被她误入歧途,误入身随脚动的歧途(包括我)。这一提法出现在许多经典和冠军嘴中。
4为了避免人们继续误入歧途,现在应该在清算“脚到重心到”罪行的同时,予以纠正,纠正为“身到重心到”。

二、如何判别自己是否做到“脚随身动”,脚随身动过程有什么样的感觉?
1“脚随身动”最简单的感觉这样来体验:身体将要倾倒(无论向前还是向后)的一刹那,脚即刻跟出去;倾倒多少,跟出多少;倾倒1毫米,跟出1毫米。永远保持这一倾倒的感觉、危险的状态。有了这一感觉,你将获得一切。没有这一感觉,一切无从谈起。
2“脚随身动”的感觉有一个比喻:好像脚不长在腿上,而在胯上、腰上;没有脚没有腿,只有胯、腰。
3“脚随身动”的感觉还有一个比喻:面前一道1米左右宽的沟壕,你跨越的过程就是“脚随身动”的过程。而“身随脚动”的走是走不过去的。

三、为什么说“胯带四肢”比“脚随身动”更进一步?要求更高?
脚随身动胯带四肢,是国标交谊舞基本功核心的完整概念。“脚随身动”作为基本功核心的基础,此前已作大量阐述和探讨。这里重点转移到“胯带四肢”。(以下主要针对摩登)
①关于身与胯的含义
身,这里主要指腰、腹、胸、背;胯部,这里主要指横膈膜、臀组成的底盘。下身即下肢;上身指腰、腹、胸、背以及上肢。人们常提到的“中段”主要指胯部,有时包括腰笼统称腰胯。
脚随身动即脚随胯动;胯带四肢即身带四肢。胯部,身体动力源,动力总源头。所谓反作用力、地板反弹力…无不来自胯部。
②上体各部位作用和信息传递
腹,略收,为了紧缩胯部。腰直立,作为支撑和桥梁。胸、肩保持自然,放松。背,平直,以固稳上肢。上肢,抱园,以传递力量信息。
力量信息传递的途径:A上肢抱园的3个着力点(男左女右手推拉和男右手拉);B女士左肩胛紧贴男右手造成男右手推;C双方腹下微贴的信息感应。其中,A低级,A+B中级,A+B+C高级
③关于带下肢和带上肢
“带下肢”已由脚随身(胯)动完成。“带上肢”作用有二:完成力量信息传递;造成双方连体联动。“带上肢”要求上体各部位各就各位,职责分明,不可节外生枝。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得忘记“动力总源头来自胯部”;除了胯部,任何部位不得额外用力,所有部位无一例外。所有部位依序完成所有部位的传递,从而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④拉丁与摩登的不同之处
上肢不再有双方连体联动的功能,而以单手引带为主,完成所有力量信息的传递,但摩登的上述原则依然适用。
特别提醒:单手引带特有的“挤压”感觉,来自地板反弹的力,这个反弹力,依然来自胯部。另一手臂摆(甩)动的力,依然来自胯部,即由胯部延伸过来,遵从多米诺骨牌效应,依序沿胸、大臂、小臂、指尖散发。

四、为什么重心不应当停留在两脚(腿)之间?
脚随身动状态是若危若安的状态,是处于危险边缘的状态,是形成空中焦点的状态,是身体舞动所需要永远保持的状态;而“重心不得停留在两脚(腿)之间”,恰恰破坏了若危若安的危险边缘状态。
为了恢复这一状态,必须通过移动重心,由双脚并立变为单脚独立。移动重心需要时间。这移动重心的时间,就是耽搁的时间;耽搁多久,舞动的效果就打多少折扣。
再说白一点,重心只有停留在单脚单腿,身体才能处于灵活反应的状态;如果重心在双脚双腿之间,移动的瞬间就多出一个程序:先要把重心放到单侧。这样一来,身体无法灵敏地作出反应。
由此可见,两脚之间停留的时间越短,舞动效果越好。所以,要求我们主观上尽可能不要将胯部造成的重心,也就是空中焦点,停留在两脚(腿)之间。
至于摆荡造成的空中瞬间的停留,并非停留在两脚之间,这个停留实质上仍然是单脚停留。

五、什么是全脚滚动?全脚滚动有什么作用?怎样实现全脚滚动?
所谓全脚滚动是指脚底从前往后从后往前,像车轮一样依序渐次接触地面。从前往后:沿脚尖、脚掌到脚跟;从后往前:沿脚跟、脚掌到脚尖。
全脚滚动目的:为了高质量实现脚随身动。所谓高质量脚随身动,就是每一瞬间身体都处于倾倒的趋势,危险的边缘;表现在脚底的运动轨迹上,就是渐次与地面接触,形成脚底的滚动。
只有全脚滚动才能保证脚随身动的高质量;同理,全脚滚动依靠高质量脚随身动来实现。二者互为依存,互为因果。
所有慢步的前进后退都应当全脚滚动,节奏越慢步幅越大,要求全脚滚动越明显。至于快节奏的前进后退,因为二者互为因果的关系不突出,对全脚滚动的要求也就忽略不计了。

六、什么是不露痕迹?不露痕迹有什么作用?怎样实现不露痕迹?
所谓不露痕迹,是指重心转移过程不露痕迹,其目的是为了使身体舞动的每一个细节的过渡尽可能圆滑,没有突变。为了达到不露痕迹的境界,要求“下肢三内”:膝盖内扣,脚底内侧着力,脚走内弧线。
这“三内”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避免双脚同时承担体重,同时分担重心,不留从单脚到双脚、双脚到单脚重心交替的痕迹,从而更好地实现脚随身动,促进身体线型流动,增强身体舞动的流畅性。
这个话题同“重心不应当停留在两脚(腿)之间”一脉相承,重心应当永远保持在单脚单腿;重心在两脚之间停留的时间越短,舞动效果越好。
需要强调的是,下肢“三内”同样以“脚随身动”为前提;不露痕迹是脚随身动的高境界。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