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10-67013680
探秘舞蹈中的视觉动觉表象
时间:2012-06-06 09:11:54 来源:dancefashion

动觉”在心理学中属于“感觉”范畴。心理学中也称之为筋肉感觉”或“第六感觉”。而“舞蹈动觉”则是指舞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同样也属于心理学中“感觉”范畴的一部分的“舞蹈视觉”是指舞蹈运动审视过程中的自我感受;“表象”活动首先是一种形象活动,“舞蹈表象”是对舞蹈作品全息形象的反映,是人与物在特定时空中流动变化的真实存在,是舞蹈表演内容在视听方面的综合体现。

舞蹈既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又是人体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它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自身的形体运动表达情感,将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的一门动态的视觉艺术。舞蹈也是人类智力的高级游戏,是情感世界的回味、宣泄和体验。舞蹈需有极强的身体控制力,超常的“内模力”和感受力,以及一定的情感逻辑或情感体验。

“时间”在舞蹈中是一个“绝对值”,而节奏是其“相对值”,是指在一段相对的时间里,节奏的分布间隔排列,在有限的时间中通过强调节奏的变化来控制和使用人体舞蹈,这是舞蹈视觉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它不但制造和给予舞蹈表意活动的基本语气,更是舞蹈语言中语意的内核,它制约了舞蹈的情态和心态,是舞蹈动作内在联系架构的关键。虽然舞蹈是在时间流程中展开,但人体只有在时间中强调了舞蹈自我的理解和作用才能产生意义。另外一个特点是借助音乐提示进行时间节奏的动作处理。舞蹈在时间中运行是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的,通过严谨的结构动作的时间值、节奏点才能架构出舞蹈表意的骨架,这些都反应了人体在时间对比中的理解和作用这一舞蹈视觉特征。

Tips:舞蹈动作在对时间使用的主要方式:“快慢对比”即动作时间值的长短;“缓急对比”是指动作在时间中量的分配;“鼓点式节奏处理”是将一组动作的停顿点作间隙远近的配置形成了板眼式的表演效果;舞蹈中还有很多有意识的对时间节奏处理的技巧性运用,体现出的是各自的舞蹈观念和追求。

舞蹈视觉是人体在空间层次中的游动和构造。舞蹈显现的是具体的形态和状态,“动”是其主要任务,“态”是其追求的目的,其中形态是指物体的面貌;状态是指舞台整体空间所具有的内在关系。当舞台空间被人体的出现而打破平衡后其舞台就产生一定固然的情绪和内在的语言性。空间的层次是由低、中、高;远近、大小分割对比中形成的,人体正是在这客观形式的空间层次中尽情的游动和蓄意的架构。

舞蹈视觉是人体在力度使用上的态度和样式:人体原本是用力支撑起来的,其本质就是一种力的释放,显示出来的必将是力的结果。人体力的根源在于气的使用,气的使用又靠意识来支配,当情感影响了意识活动,意识就会左右气的运行,造成局部肌肉紧张,从而产生身体形态上的变化,形成各自体魄气质上的差异。舞蹈中抬手投足包括表情不但是对力的使用,更是对力运用中的准确把握。举手投足需达到肢体上一定的动力定型(训练修饰过的可自如运用的人体);表情是要运用力的不同搭配来固定不同情绪模式(传递情感的准确性);传神是力的凝聚和穿透(展示特定的品貌和风格)。力是舞蹈的主干核心,舞蹈中人体的形成是力的结果,透视出的是直接、真实的生命本质。

另外,对力的控制是造成身体形态、传递情感分寸、外化个性特征的主要因素。蓄力,力往人体重心点的回缩或内扣。放力,力的释放或伸展。无力,不使用气来控制的力。持续力,力的静止或在力量值不变下的相对静止。劲,是对力量的来源部位和使用的分寸的诠释,也是力在身体部位上默契配合形成的一种具有动感性的使用样式(包括亮相所有的头部抖动)。还有一些特有的用力方式,如横向中力的盘旋拥有,中国舞中大量带有太极特点的用力样式。循环力是指力在一种往复持续状态下的反复(如手臂的波浪、腰的软起、身体的晃动)。舞蹈所呈现出的力的态度和样式,构成了舞蹈生命力深层、直观的本意和内涵。

Tips:舞蹈在运用空间手段达到视觉印象上有以下几点:

1.舒展与收缩,它是人体动态在空间运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显示的是一种自然生命的节奏;

2.立起与跌落,它给空间已跳跃性的突变,加深了空间的弹性伸缩;

3.动与静止,也是人体在空间中运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控制空间气氛的变化,体现出人体对空间惯性的利用(因为在视觉感受上空间不随人体的静止而静止);

4.空中与地面,主要是指舞蹈运用空间层面拓展舞蹈领域的两个基本活动面即平面和地面;

5.构图与层次,是对空间施加的主观意志,其中构图是对空间的分配,层次是对空间节奏的梳理;

6.凌乱与有序,是要给空间施加个性特征;

7.整体与单一,是空间焦距镜头式的运用,是对空间负荷的使用。舞蹈巧妙的运用空间而得到自如的发挥证实了舞蹈视觉的这一特征。

“动觉”在心理学中属于“感觉”范畴。心理学中也称之为“筋肉感觉”或“第六感觉”。而“舞蹈动觉”则是指舞蹈运动中的自我感觉;同样也属于心理学中“感觉”范畴的一部分的“舞蹈视觉”是指舞蹈运动审视过程中的自我感受。

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动态的认知:舞蹈的训练过程就是对人体的认知过程。体态的定位、肌肉状态、骨骼的位置都需经过漫长的磨合和训练过程,从心理动觉的训练入手,通过“内视”神经系统来感觉体态的状态,达到自觉和熟练的运用人体,并借助这种运用、把握的程度来判断演员的表现力。骨骼的开掘和定位是人体可塑的外部条件,大量的、最重要的是筋肉感觉的控制和使用。

比如春晚中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孔雀舞》,我们都会被她手臂的表现力所慑服。被“闪、转、腾、挪”的技术、技巧所震撼,它所呈现出的事实正是对舞蹈动觉的高级驾驭力。舞蹈动作中脚趾、手指、眼神、气息的位置等运用程度;驾驭认知的深度;有序的训练过程是舞蹈独具和无与伦比的特色。

舞蹈中,人体动态分为依赖于舞蹈动觉调控的静态上的舞姿造型和舞蹈的协调性、韵律感、延伸感等方面。在舞蹈中“动律”、“动势”、“动效”是认知和把握舞蹈动态的理论概括。“动律”是指舞蹈身体部位运行的线路所形成的内在韵律和节奏型;“动势”是指舞蹈动态中所产生的动作指向性及身体的趋势;“动效”是指舞蹈动作所形成的运动效应。因此,对人体动态的认知是舞蹈动觉中首要涉及和强调的重点。

舞蹈动觉是对人体形态的模拟:模拟生活即是舞蹈动觉的来源又是其依据。舞蹈中出现的礼仪、人物、自然、随意等形态是舞蹈动觉中对人体形态模拟的几个方面。

“人物形态”勾画出社会中人角色的千姿百态形形色色,中国戏剧“生、旦、净、末、丑”简单的概括了人物动态的层面结构;“自然形态”是指动植物所具有的各种的形态,大量的舞蹈对自然的模拟给予舞蹈更多的动态模式和丰富的舞蹈动觉类别,人体可以是山、是海、是雀、是鹿、是树;“随意形态”是在即兴状态中任意调动肢体产生的人体形态,虽属性不确立,但确具有及强的内在模仿力。舞蹈中人体形态的模仿是类别的归属和继承,舞蹈动觉是从模拟各类人体形态开始的,丰富的人体形态给予舞蹈动觉内涵上的标准和形态上 的依据。

舞蹈动觉还必备有舞蹈特征上人体情态上的体验。它是舞蹈训练、舞蹈作品中,刻意捕捉、把握、融入舞蹈动觉的心理活动。“情态”是指具有明显心理活动特征的舞蹈动作。比如哑剧的色彩、独白特征和心绪迸发的动作形式,提供了大量生活化、情绪化的舞蹈因素,并由此而调动人体情态下的舞蹈动作,成为舞蹈动觉中必须体验和认知的内容。

“表象”活动首先是一种形象活动,“舞蹈表象”是对舞蹈作品全息形象的反映,是人与物在特定时空中流动变化的真实存在,是舞蹈表演内容在视听方面的综合体现。

舞蹈表象是视觉与动觉的高度统一。动觉是视觉的内容,视觉是动觉的反映。人体传递的舞蹈运动自然是同人类视觉心理惯性感受一致,舞蹈正是借助动作的逻辑,情感的逻辑、情绪线的连贯来传递所要表现的信息,舞蹈在表象世界里需要动觉、视觉的高度统一,无论从主体、客体来讲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规则。

Tips:舞蹈在视觉、动觉高度统一的心理变化上的分类:

1.舞蹈动觉的内容能够在视觉中得到真实、准确、完整的反映,使表象活动能够连贯、延续的逐步发展,并可进行心理活动的互换与交流。在舞蹈中表现为大量的叙事性和情节内容的作品。

2.舞蹈动觉的形式在视觉中是不断扩散和逐步完善的,表象活动是基于一点逐渐丰满、不断升华的,在舞蹈中大量表现为情绪性和喻意性的舞蹈作品。

3.舞蹈动觉的方式与视觉统一的追求建立在一种相对模糊的表象活动中,动觉与视觉交融于自我意识的流动,使表象活动的外延无限扩大,这类舞蹈作品具有一种现代舞蹈的品味和观念。舞蹈动觉和视觉二者无论是处于何种状态,都会在表象运动中得到最终的统一,勾画出绚烂的一幕。

舞蹈表象是情感的迎合和体味。情感是人类意识活动和交流的最高级的形式,是人类内心世界中最丰富和重要的心理活动。

Tips:情感在舞蹈表象里的特征:

1.骨骼和肌肉相对僵直的状态,身体的跨部、头部和肩部的大关节变化,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舞蹈表象方式;肘、腰、肩、膝配合的曲直或波浪似的变化使其舞蹈表象的情感内涵更加多样;脚手、头部位小关节的变化使舞蹈表象的情感符号更加鲜明。特别是转、跳技术性的动作,虽具有专业训练的属性,但还是能撑起情感所需的量度和强度。

2.人体在空间里所形成的关系,呈现出特定的情感内容,是舞蹈表象里表现情感内涵的重要途径。

3.人体在时间中速度、节奏、力量的使用,是直接反映情感特征比较主要的形式。情感是舞蹈表象里具体的核心,舞蹈借助舞蹈表象显露和传递情感的信息,来实现舞蹈本质的意义。

4.舞蹈表象是内心世界的神话,是美的灵魂的升华,是理念开掘拓展中的智慧,是人类潜意识的苏醒 。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