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舞蹈中,舞者对身体的控制能力都会直接影响舞蹈的品质。这套控制组合的练习目的是强化身体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腿、胯、腹部及背部得到锻炼,练习需注意保持垂直的身体重心及主力腿的开绷直。
1预备动作,右手扶把,左手一位,左脚在前的五位脚站立,节奏为1234。
2手从一位移动至二位,眼睛跟随手指尖的方向,节奏为56。
3手从二位打开至七位,眼睛看向斜45度方向,节奏为78。
4手从七位经过一位到达二位,动力腿从五位开始做passé动作(巴塞,芭蕾舞基本舞姿,俗称“大吸腿”),节奏为1234。
5手打开至七位,主力腿完成下蹲动作,动力腿慢慢伸直,并向前上方延伸,节奏为56。
6动力脚慢慢点地,同时右推,节奏为7。
7动力脚回收至五位,节奏为8。
8手从七位经过一位到达二位,动力腿从五位开始做passé动作,节奏为1234。
9主力腿做plie动作(普利也,即弯曲、蹲的动作),动力腿向旁伸直抬高,同时注意不能向外送胯,节奏为56。
10主力腿伸直,脚轻轻点地,节奏为7。
11动力腿收至后五位,手收回至一位,节奏为8。
12手从七位经过一位到达二位,动力腿从后五位开始做passé动作,节奏为1234。
13动力腿向后伸出,手七位打开,主力腿做plie动作,节奏为56。
14主力腿伸直,脚轻轻点地,节奏为7。
15动力脚收回至五位,节奏为8。
16手从七位经过一位到达二位,腿部从后五位做passé动作,节奏为1234。
17主力腿做plie动作,动力腿向旁伸直抬高,节奏为56。完成动作时注意将胯根放正,切忌向外送胯。
18主力腿伸直,脚轻轻点地,节奏为7。
19脚尖和手指尖向旁延长,为后面的下前腰动作做准备,节奏为8。
20保持脊柱向上延长的状态中下前腰,手从一位至二位,节奏为1234。
21身体慢慢回复到直立状态,手从二位到三位,节奏为5678。
22在脊柱向上延长的状态下,向后下胸、腰,手保持在三位,节奏为1234。
23身体慢慢回复直立状态,手仍然保持在三位,节奏为56。
24手从三位至七位,节奏为7。
25手回到一位,节奏为8。
Tips
你不得不知的芭蕾
历史ballet一词源于古拉丁语ballo。最初,这个词只表示跳舞,或当众表演舞蹈,并不具有剧场演出的含义。芭蕾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17世纪形成于法国宫廷,这种宫廷芭蕾实际上是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下,具有松散结构的舞蹈、歌唱、音乐、朗诵和戏剧的综合表演,由专业的舞蹈教师设计,国王和贵族担任演员,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场地在皇宫大厅中央,观众则围绕在大厅周围观看;演员戴皮制面具标志不同角色,故又称假面芭蕾。
17世纪70年代,芭蕾演出开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宫廷剧场。演出场地和观众观看角度的改变,引起了舞蹈技术和审美观点的变化,专业芭蕾演员应运而生,并逐步取代了贵族业余演员,职业女芭蕾演员也开始登台演出,舞蹈技术得以较迅速地发展。芭蕾演出从基本上是一种自娱性的社交活动逐步转变为剧场表演艺术。这个时期的芭蕾是从属于歌剧的,宫廷作曲家J.B.吕利在歌剧中加入芭蕾场面,实际上是一连串舞蹈表演,剧情反而显得无关紧要,这时称为歌唱芭蕾或芭蕾歌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叶。18世纪的芭蕾大师J.G.诺韦尔是芭蕾史上最有影响的舞蹈革新家。他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与舞剧书信集》中首次提出了“情节芭蕾”的主张,强调舞蹈不只是形体的技巧,而属于戏剧表现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诺韦尔的理论推动了芭蕾的革新浪潮,在他和其他许多演员、编导的持续努力下,芭蕾从内容、题材、音乐、舞蹈技术、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使芭蕾终于能够与歌剧分离,形成一门独立的剧场艺术。
Tips 你不得不知的芭蕾
审美在芭蕾发展史上,主要有两种美学观点一直在起作用。一种观点认为,芭蕾是“纯粹的舞蹈”,16世纪的意大利舞蹈教师、《王后的喜剧芭蕾》的编导B.de 博若耶认为芭蕾是“几个人在一起跳舞的几何图案组合”。这种观点完全着眼于芭蕾的形式美,几乎完全不考虑芭蕾的内容或情节,往往导致单纯追求技巧的高超、华丽。18世纪中叶以前,这种观点在芭蕾创作中居统治地位。另一种观点强调芭蕾是“戏剧性舞蹈”,诺韦尔的“情节芭蕾”理论最集中地代表这种观点。他认为在一部芭蕾作品中,舞蹈要表现戏剧性内容,“情节和舞蹈设计要保持统一,有合乎逻辑的、明白易懂的故事作中心主题,和情节无关的独舞及舞蹈片段都得取消”,舞剧中“不仅是舞蹈技术光辉夺目,更须通过戏剧性表现,从情绪方面感动观众”。上述两种主要观点至今仍在起作用,不少编导致力于创作戏剧性的或有情节的芭蕾作品,也有的编导热衷于无情节芭蕾,注重形式美,两类作品中的优秀剧目都是观众所欣赏的,并作为保留剧目经常上演。20世纪以来,各种文艺思潮对芭蕾创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