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10-67013680
如何有效提升幼儿舞蹈的想象和表现能力
时间:2012-09-29 11:50:28 来源:论文秘籍网
舞蹈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是用身体语言和动作节奏表现思想感情的,而幼儿正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通过正确的舞蹈教学能够使他们在有限的课余时间以及兴趣活动中,培养其表现能力和提升想象能力。发掘创造潜能,塑造健康人格,并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兴趣、音乐和自我表现既是儿童舞蹈教学的三种手段,又是儿童舞蹈教学中三条重要的原则。

一、以生动活泼的舞蹈来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幼儿很容易对舞蹈活动表现出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表现是浅层的,比较被动。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就是要将这种浅层的表现加深,使之更为积极主动。例如我们学过一个藏族的舞蹈《小小摔跤手》,节奏明快、活泼,不仅把孩子们在节日摔跤时的欢快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舞蹈的故事情节也能够对培养孩子们勇敢顽强的品行产生熏陶作用。在学习这个舞蹈的同时,我还向孩子们介绍了藏族具有代表特色的服饰、饮食和居住特色,另外再配以两套简单的藏族幼儿舞蹈组合,尽可能多地展示该民族的文化,同时也增进他们对舞蹈本身的理解,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更完美地进行表演。有时,在舞蹈课上,很多孩子可以自由创编自己的舞蹈动作,在轻松明快的音乐节奏下,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如在学习迎奥运舞蹈《出水芙蓉》中,孩子们先跟随老师观看水上芭蕾舞蹈,认识并了解这项体育项目,了解更多的奥林匹克知识;之后又模仿运动员们的优美舞姿,同时,孩子们也有对舞蹈的自由发挥,这个说,老师你看我做的这个姿势是不是芭蕾?那个说,老师你看这个动作像不像水中的芙蓉……孩子们能够有机会创编属于自己的动作,当然就容易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让幼儿展开想象进行创编动作

舞蹈本身就能为人们提供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如何让幼儿在这片广阔的想象中展开翅膀自由大胆地想象?首先,让幼儿熟悉歌曲的内容,让幼儿知道是属于哪种性质的音乐、掌握其节奏、表达的意思等等。如在教幼儿创编《嘀哩嘀哩》时,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知道这首音乐是很欢快地表达了孩子对春天的喜爱,才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动作。其次,给幼儿创设一个好的情景,例如在教幼儿舞蹈《花蝴蝶》前,我先利用幻灯片给幼儿讲述一个漂亮的小女孩穿着一件七彩的裙子出现在幼儿园里时,园里所有的孩子都像花蝴蝶一样飞到七彩裙身边,在七彩裙身边翩翩起舞……老师利用美丽的幻灯片、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述把大家带到情景中,小朋友们似乎都到了七彩裙身边在它身旁翩翩起舞。让大家感受七彩裙给花蝴蝶带来的那种活跃、快乐的气氛。最后,让幼儿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引导幼儿将基本动作变出许许多多相似而又不相同的动作。如在进行小班的“手腕转动”教学时我们便指导幼儿可以从单、双手交替,不同方位的手上动作;在大班的“摘果子舞”中启发幼儿通过想象到果子园里看果、摘果、尝果及体会丰收喜悦之情等情节来创编动作;在排练集体舞《小星星》中启发幼儿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到了太空中与小星星交朋友时握手的动作、小星星闪烁时的动作、跟小星星玩捉迷藏的动作等等,使舞蹈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小朋友们自由创作,他们的创新意识逐步强烈起来。经常请创编出新颖动作的孩子做给其他小朋友看,使孩子体会到老师也在注意我的动作,也许下一个示范的人就是我,既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在无形中鼓励其他幼儿像他们一样大胆地编动作。

舞蹈的要义之一即自我表现,在舞蹈教学中我时刻牢记这一点,注重“让孩子们自己做”。如在舞蹈教学与排练时,我从不强加一些动作让孩子们反复、机械地学习,这样难以实现舞蹈教育的目标。我经常会在一节课内留点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做一做、想一想,“在做中学”,还请个别孩子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做练习。孩子们在教别的小朋友的同时也学到不少东西,并得到能力上的锻炼。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发展幼儿的创编能力。这个活动幼儿也十分感兴趣,常常创编出意想不到的动作,幼儿在边玩边学中得以发展。所以要加强日常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利用,虽然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过渡时间都很短,但只要坚持下去,我想长期下来,幼儿审美能力、感受力、表现力都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通过游戏和联想,使幼儿从中感受情趣和美感,提高舞蹈的表现力

在舞蹈教学中,拟人化的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表现兴趣。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万物都是有生命的,都可以用人的思想感情相交流,歌表演《小鸡、小鸭》表现的是小鸡小鸭相互帮助的情形,歌词非常简单,却重复出现“叽叽叽、呷呷呷”。如果不加推敲,定会出现干巴巴地三次鸡叫、鸭叫,现在把这首歌曲拟人化,将它们编成一组对话,就非常富有情趣了。“小鸡、小鸭是一对好朋友,已经很久没见面了,一天它们碰到了一起,就叽叽、呷呷地讲个没完。第一次叽叽叽、呷呷呷是老朋友互相问候:‘您好,您好!’第二次叽叽、呷呷呷是互相祝贺,小鸭翘起大拇指说:‘你游泳游得真好。’第三次叽叽叽、呷呷呷,小鸭说:‘你又长高了。’小鸡说:‘你又长胖了。’接着,小鸡小鸭唱呀跳呀,游戏呀、拥抱呀,真是一对好朋友。”尽管这首歌表演的题材极为平凡普通,但通过拟人化的教学,经细节夸张,变得情节完整,幽默诙谐,幼儿表现时会很夸张,很投入。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所学动作的表现常能决定学习的效果,所以,必须用形象化的方法,使幼儿觉得生动有趣乐于接受。如教屈膝动作时,大多幼儿能屈能伸,但做不出屈膝的弹性感觉,我把它比喻为用膝盖拍皮球,让幼儿边拍边数,觉得很好玩。在教两脚交替撤步虚点地的动作时,由于是镜面示范,有的幼儿发生方位错觉,后点地做成前点地,我告诉他们:“让我们的双脚来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将一只脚藏在另一只脚的后面,两只脚轮流着藏。”幼儿自觉地表现了这个动作的特点。

四、总结

改变舞蹈教育在功能上仅仅作为技能或表演训练的单一性。过去我们评价一个舞蹈,往往重在看行队是否规整有序、动作是否整齐划一,能从头到尾完整表演下来的舞蹈就是很不错的了。但经过这些年的研究以及对每一次活动的总结反思,现在我认为,一个舞蹈不能过分强调动作的整齐性,如果一味地强调整齐性,往往会为了“动作”而动作,忽略了孩子们的创造热情,进而伤害孩子们对舞蹈的热情。每当参加活动时看到小朋友在台上表演,辅导老师在台下一板一眼地提示动作,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我的舞蹈课充满童趣,给孩子们更多的创造空间。当然,在舞蹈教学中模仿是必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任何艺术的审美创造都来源于生活,模仿着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因此培养创造力并不是摒弃模仿,但又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阶段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只要我们能够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启发、引导和训练幼儿,他们本身就能产生无穷的创造力。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