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10-67013680
舞蹈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时间:2013-03-14 09:28:56 来源:艺苑舞蹈网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成才,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材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一些非智力因素。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说的,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需要、动机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大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作出较大贡献。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或祖辈的溺爱和娇惯,他们中不少存在任性、娇气、责任心不强、缺乏自信自强的学习品质,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毅力等现象。这些非智力因素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我全面发展。可见,要造就合格的高素质人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少儿舞蹈教育的工作者,我以为:舞蹈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具有“辅德、启智、怡情、健体”的功能,它以丰富多彩、欢快活泼、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兴趣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开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开发智力,提高学习效率。少年儿童的理想、信念尚未形成,他们学习动力多靠已形成的兴趣左右,因此要使他们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就要善于调动积极因素,从小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少儿的学习兴趣,首先要端正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是学习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自觉性和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是高兴的、积极的。

舞蹈是人类艺术之母,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从被动、盲目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意识,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即端正学习动机、目的,并使其有持久、稳定的兴趣。每一个刚跨进舞蹈房的孩子,面对明净的大镜子,鲜红的地毯、长长的把杆等,都非常新鲜,加之他们对于舞蹈只有初浅的感性认识—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热烈的掌声等,所以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学习兴趣浓厚,上课注意力集中;但随着日后基本功训练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他们的学习兴趣会下降,新鲜感、好奇心逐渐消失。针对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教师最初在教学时不要一味强调动作的准确性、规范性,不可要求过高或长时间地反复地重复着一种动作的练习;同时可通过设计新颖的教学形式,将单调的基础训练穿插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如:课上可采用让学生坐坐、躺躺、站站、跑跑、跳跳等形式,利用地面、把杆、中间等综合训练方式,动静交替,调节课堂气氛及训练节奏,此外,还可利用学生熟悉的音乐编排一些短小、形象、动作性强等特点的组合及舞蹈游戏或让学生自编、自排小组合贯穿于教学之中等等。内容、形式的变化不断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她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爱学、乐学、愿学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渐形成。

实践证明:新颖多样、活泼生动、富有艺术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稳定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师进一步启迪下,这种兴趣可继续巩固、升华,向更高层次发展,既经过一个由兴趣----乐趣----志趣的过程,从而,学生对舞蹈将从感性的基础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二、树立勇气、信心,培养学习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那么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就是人成才、成功的柱石。原子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可见,意志对人来讲,远远比天资聪明重要得多。

现在的孩子由于从小受到父母呵护过多,存在着做事没有持久性、稳定性、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毅力、遇到困难退缩等特点------

舞蹈作为所有艺术专业中最需吃苦、流汗的门类之一,它在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顽强毅力,增强他们克服困难、自信自强的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舞蹈课中的基础训练枯燥、单调、乏味,可它又是最基础、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压腿、开胯、劈叉------初级班不少孩子因疼痛而掉泪,有的甚至觉得太苦而想当逃兵,这时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信心、勇气入手,利用他们天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启用榜样、示范、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赞扬那些不畏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学生,对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不能放弃,要用坚定的目光鼓励她,用热情的言语激励她,从而逐步增强她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给学生讲一些有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的故事,使她们知道一切创造与发明和事业的成功,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俗话说:宝剑锋利,从磨砺出,梅花清香,自苦寒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学习,孩子们坚毅、自强的学习品质得到了较好体现:舞蹈提高班的学习,训练强度大,要求高,任务重,为了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有时孩子们为了一个小小的舞蹈动作要重复练习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为了完成一个技巧动作,有时练得浑身都是伤斑,可即便如此,孩子们依然刻苦、忘我的学习,不屈不挠,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更没有因畏惧而退缩。可见,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促使孩子们的学习行动更为自觉、更为主动、学习效果更为出色、显著。

三、创设良好氛围,丰富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健康的情感,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良好行为是有力的内驱力,同时也是学生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之也曾经指出:学生一旦失去情感,思维、理解、记忆等认知技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的抽象思维,没有情感都无法进行。

舞蹈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积极情感教育,它既是一种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情感体验和情感发展的过程,它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它在昭示美、弘扬美、以及增进人类积极情感体验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功能和优势。它不是干巴巴的道德说教,更不是板着面孔的道德训诫,它是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性,寓教于乐,寓情于理,在潜移默化中、在愉悦中、似春雨润物般让学生得到感染和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和美化,思想、品格得到进一步升华,形成求真、向美、尚美的精神风貌。例如:少儿舞蹈《郊游啦拉》,反映了孩子们在郊游途中,团结互助战胜钉螺的故事,通过舞蹈的学习、排练、表演,不但丰富了孩子们真、善、美的情感体验,还认清了事物的假、臭、恶,同时明白了只有友爱互助、团结合作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舞蹈《颗颗童心来相会》是一个反映民族大团结的舞蹈,教学中,首先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欣赏我国各民族美丽风光,使她们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民俗风情;通过对各民族舞蹈的欣赏、学习,孩子们不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审美、宣美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她们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情感。

儿童舞蹈是一项集体活动,在舞蹈学习中,需要大家的共同配合、努力。我宫舞蹈队经常参加各级各类的舞蹈演出、比赛,在这个集体里,孩子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你帮我扳腿,我帮你甩腰,你帮我化装、我帮你扎小辫;演出前相互鼓劲、加油,演出后,共同分享快乐,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她们身上得到了良好展现。

教师作为舞蹈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个体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教师只有对学生动之以情,将丰富的情感融于言传身教中,才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例如: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对学生要热情、亲切、关心、爱护,教学形式和方法力求生动、形象、直观、富有趣味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抓住其点滴进行表扬,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经常感受到各种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如:新奇感、趣味感、愉悦感、轻松感、兴奋感、成就感及被教师关注、关心和爱护的满足感等。所以说:在舞蹈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良好氛围,学生道德的、审美的、高尚的积极情感将会得到较好的激发和培养,同时智慧能充分而完善地发挥,个性结构也会更加和谐地健全发展,达到情、知双收的效果。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已成为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它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顽强的遗志、积极的情感,它在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良好的性格等方面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素质教育离不开美育,美育离不开舞蹈,让我们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携起手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共同承担起服务素质教育的舞蹈艺术教育的新使命。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