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10-67013680
口传身授:舞蹈教学的重要方法
时间:2013-04-02 09:22:19 来源:中舞网

在教育界、舞蹈界批评、否定「注入式教学法」﹙亦称「填鸭式教学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法」时,「口传身授」这一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往往受到怀疑,甚至被置于「注入式」之列。其实,如果我们冷静地、科学地分析与研究当代舞蹈教学方法并对未来进行一番预测,我们就会发现,「口传身授」并非专属「注入式」,它同样可以是「启发式」的。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是符合舞蹈教学特有规律的。在当代和未来的舞蹈教学中,在出现其它科学方法﹙如电化教学、计算机教学﹚的时候,「口传身授舞蹈教学法」,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或重要的教学方法。

什么是「口传身授教学法」?从文字上看,它包括口头讲解和以身示范两个方面。由于舞蹈艺术是一种人体的有韵律的运动,人的语言是不可能作出全面解释的。它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特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因此,舞蹈教学自古以来就沿用「身授法」。中外都是如此,包括产生在当代的「现代舞」,也沿用这种教学方法。「身授」就是实践,边做边讲,边做边体会。舞蹈教学中,理论永远要伴着实践。在普通教学中,最需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弊病。这一问题在舞蹈教学中恰恰相反,手不舞,足不蹈,不算舞蹈﹔光说不做不能是「舞蹈课」。可以说,舞蹈课就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并且应是理论与实践联系得最紧密的课。因此,我们肯定「口传身授法」,是舞蹈的最基本的教学法,它是符合舞蹈教学规律的。

口传,即口头传递的方式,包含讲述、解释、语言渗透等多方面涵义。这种口头传递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讲解动作

无论是教授新动作,还是复习老动作,舞蹈教师都要通过讲解或伴以讲解。诸如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规格与标准,做这个动作容易犯的毛病、怎样克服与纠正这些毛病等等。这里面包含许多解剖学、动力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有语言方面的知识。

2传递知识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舞蹈教师免不了有许多「夹叙夹议」。甚至在学生动作过程中,舞蹈教师也会不时发出许多「指令」、提示或评论。学生把教师的话连同音乐一起接受过去,这不仅是对学生感官的全面锻炼,同时还是传授各种舞蹈知识的好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舞蹈教师最容易传递所学舞蹈种类的知识,也包含与其它舞蹈种类的比较,还有关于对音乐的理解与感觉等等。

3渗透思想

所谓思想,包括世界观、品德、艺术观和为人的标准等等。这方面往往不是舞蹈教师有意准备的,而是下意识的外露。比如在学生发生迟到、不按规定穿戴练习服、不听老师讲话等违反纪律的现象时,教师会说出许多不同的话来,并会同时流露出许多表情。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争吵等情况时,教师也会把不同的言语说给学生听。在这种时候,教师本人的品格、为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处理方法、甚至是习惯语言,都会渗透给学生。学生,尤其是中专的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模仿教师的一切言行。

由此看来,舞蹈教师在有足够的舞蹈修养之外,也要有相当的语言修养。为了完成「口传」这一任务,舞蹈教师尤其是要使自已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有丰富的舞蹈及各种知识。同时,要锻炼自己的口才,使自己具有足够的语言表述能力。

一个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有什么样的语言表述能力呢?也就是说,舞蹈教学对教师的语言表述有什么要求呢?

1准确

无论讲解动作,还是传递知识,舞蹈教师的语言最怕似是而非。一个学生完成某动作时长期不得要领,得不到提高,究其原因,常常是因为在最初教的时候,教师的语言不准确,从而使学生产生错觉和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越努力越糟。如果教师的语言准确,不仅可以避免误解,而且有助完成学习进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表述语言能否准确,除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善于使用语言外,还要学好舞蹈教学法课。

2生动

语言的生动对舞蹈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减少舞蹈训练中的痛苦成分。舞蹈教师语言的生动,主要是要善于运用形象性语言。比如在芭蕾课中对手型要求非常严格,它需要拇指和其它四指形成半合状态,食指带动其它三指头向里微微弯屈。由于在动作中,身体各部位的紧张和用力,常使手型僵硬起来。这时教师常用「枯树枝」来形容僵硬的手,学生们一听到「注意手」的话时,就会想起「枯树枝」,谁也不愿使自己的手像「枯树枝」那样难看。当然在形容难看的动作时,切忌挖苦,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产生逆反心理。假如学生的情绪不好,特别是与教师有某种对立情绪时,教师的「枯树枝」说法,可以改一改,比如告诉学生:「在你的拇指与食指中间捏着一根火柴棍儿,你感觉到了吗?」这时,如果他紧张得将手捏在一起,会感到火柴棍儿被捏折了,如果他紧张得将五指外伸,会感到火柴棍儿掉了。这类形象性语言最易为学生记得,并形成条件反射。

3精炼

舞蹈教师的语言最忌罗嗦。「说起来没完!」教师一罗嗦,学生心里就在嘀咕。学生正练到兴头上,教师要说的话最好是说在动作进行中。如果停下来讲,一句话能说清楚,决不说两句。这是因为学生的运动惯性被打断,兴奋状态不能突然被抑制,否则会造成身心的不适,说得多,接受的效果差。尤其是当学生出汗以后,毛细孔全部张开,肌肉伸缩自如,神经完全处于兴奋状态,练什么都没有顾虑。停得时间长,热身一变冷,肌肉便开始收缩,对训练是十分不利的,而且还容易发生危险。

4亲切

舞蹈训练本来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教师的语言如果过于生硬,态度过于严厉,学生非常容易发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这就需要教师遵守启发与强制相统一的原则,并尽量使强制寓于启发之中。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有思想修养外,更直接的表现是语言,要学会使用亲切的语言,即使说些严厉的话,也要用亲切的语调。一个没有耐心和专说伤害学生的话的人,是不能当好舞蹈教师的。

身授,即示范的方式。示范,即由教师亲自塑造为学生去效仿的形象。舞蹈教师的示范,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舞蹈的动态形象,一是舞蹈家本人的形象。

舞蹈动态形象的示范,要经过两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在低年级时的全面示范,这时教师为学生示范动作,必须全面做出来,手、脚、身体和面部都同步进行,它给学生的印像应是美好的总体印像。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对舞蹈动作有全面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钦佩的心理,使教师的威信一开始就能牢固地树立起来。

第二个过程是从中年级开始,示范动作逐步简化,如腿部动作,有时可以用手比划,双手重叠可以代表五位,前旁后旁完全以手仿做。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对学生智力的提高具有极大好处。随着学生的年级逐渐升高,示范动作也逐渐从全面到简化,最后可以减到最少程度。

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正是使学生经历了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开始是模仿,要求学生模仿得越像越好。当学生逐步掌握了身体运动规律后,模仿的对象开始淡化,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想象。当教师逐渐过渡到很简化的示范时,学生已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理解去塑造他自己了。

舞蹈家本人形象的示范,如同语言在渗透思想的过程一样,不是教师有意做出来的。它是教师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自然流露和外化。它包括仪表、体态、谈吐、爱好、衣着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下意识中接受过去的,其影响程度并不亚于有意识地传递。在有意识的传递中,学生有种天然的被动性和抵御性,而在无意识的传递中,学生的接受却是自觉的、无阻的。这种无意识的传递是无形的,不一定是马上能发现的,但它的潜伏力很强。当若干年后,甚至是在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人们仍然会发现这个学生的某些方面与原来的老师竟是那么相像。

舞蹈教师在施行口传身授教学法的「身授」时,一方面要坚持舞蹈进修课,坚持练功,保持较好的体型和体力,保持身体应有的舞蹈所需要的协调,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提高自已的思想、理论和文化修养。培养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的人,自己首先应当全面发展。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