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育的各个领域都开始了对教与学上更深刻的思考和改进。舞蹈教学也不例外,在职业院校的教育中,舞蹈似乎是一个边缘学科,长久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因此在教学和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学校舞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的专业定位尚不明确
学校在招生时,往往强调自己会向哪方面培养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的设置有的时候过于宽泛,不够明确,教师在授课时,会因为课程设置的不科学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同时,对于学生就业指导方面也没有进行科学、合理、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失去求学和谋职的信心。
(二)学生学习兴趣有待提高
随着考试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艺术”这条道路。在高中时开始学习美术、音乐,抑或是高考时才开始突击编导或播音考试等等。一方面学生只是希望“艺术”这条道路能使他们进入心中的“象牙塔”,但另一方面,更多的学生缺乏对于这个专业的热爱。舞蹈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的,虽然她们大部分人从小开始练习跳舞,比上文提及高中才开始临阵磨枪的学生在时间上占一部分优势,但是对于专业的热爱这种素质在很多学生那里是缺乏的。有些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而舞蹈练习很辛苦,这需要学生自身有很强的忍性和自控能力,再加上,现在就业前景不明朗,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的这种负面情绪也会相互传染,从而使得学生整体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减弱。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教学者思考的。
(三)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在舞蹈教学中,其模式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授课时,以灌输方法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仅仅没有提高学生对于舞蹈神韵的领悟反而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来说也是一种扼杀。以灌输方法为主的教学法,也使得学生很少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和学生都显得很被动。
二、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策略
(一)明晰专业定位
学校作为育人得殿堂,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一定要科学合理。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非常强的,无论到哪里求职,工作容易上手,所以用人单位非常愿意接受这样的人才,这也是职业院校教育的特色打造出该该专业的培养特色。这也就要求课程设置的把关人要根据这个特色打造出该专业的培养特色来。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借鉴国内外其他成熟专业的课程设置,比如公共课、专业课的设置等,最重要的还是要结合自身专业的情况来设置。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对于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艺术修养能为学生的舞蹈表演增色万分。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自主能动性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自主能动性,根源还是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想从两方面来谈:一方面,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因为羞涩或者对于老师的惧怕抑或是对于动作的担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动作僵硬、走样等情况,这样一来,学生无法更好地展现自己所学,长期以来会打消她对于舞蹈的积极性。这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这样的学生以更多的鼓励,比如,微笑着对她说两句肯定的话语,或者在学生表现的过程中,给学生以肯定,再提出稍加注意或改进的地方,以此学生消除对老师或者动作紧张戒备的心理,从而能够更专心地练习动作。再则,也可以在教学前或者教学间隙放一些轻松、舒缓、轻快的音乐使大家得以放松。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表情,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同时也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建立起同学互帮互助的信任关系。只有在这种轻松、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中,学生的心情得以舒展、放松,才能够专注于对一些舞蹈动作的领悟和熟悉。
另一方面,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础肯定是参差不齐的,切忌不能厚此薄彼,只抓基础好的学生,放弃基础薄弱的学生。学生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均等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关照自己,不希望自己成为弃儿。那么针对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本人认为可以根据学生舞蹈技巧、舞蹈知识掌握水平和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分层,一般分为拥有一定基础和基础较为薄弱两种类型即可。通过这种分层教学的方式,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主要从舞蹈的基本功和基础舞蹈知识两方面入手。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和毅力,要求他们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缩小在专业上和别人的差距,将基础打牢和得以提升后得以进行更高阶段的学习,这也是使得他们对舞蹈信心的重塑。
对于拥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重在其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名大龄且有自主意识的学生,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主要以点到为止的方式为主,一方面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思考力、领悟力,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将自己所拥有或学习到的艺术感染力发挥出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分层教学最好以不公开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能保护好基础薄弱学生的自尊心,又能控制有一定基础学生的自满情绪。也可以划分组别,有意将这两种基础的人进行一定的组合,一方面能培养她们互帮互助、相互学习的精神,更重要的还是能起到“好”带“薄弱”的功效。
舞蹈是一门艺术,舞蹈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的互动,更是带领学生同舞蹈文化的互动。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梳理出来,找到对策解决,也是教学活动的进步。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