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10-67013680
教师在形体舞蹈教学要体现先决性功能
时间:2013-06-18 09:34:05 来源:大舞台

高校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和人口素质,是实施高等教育、培养具有专门知识技能,广泛掌握不同学科、交叉学科知识的地方。而高校形体舞蹈课程的开设对提高人口素质,多角度地培养人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近些年来的教学效果来看,形体舞蹈课的教学着实令人担忧。不少学生对形体课不甚了解,对形体舞蹈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清、意识淡薄,更为关键的是,一些形体舞蹈教师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在舞蹈教学中的先决性地位没有得以突出。因此,重视教师是形体舞蹈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刻不容缓。

一、教师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从我们目前已了解的情况来看,高校舞蹈课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对50名学习形体舞蹈的学生做过一份问卷调查。调查发现,认为教师在舞蹈教学中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并能收到很好的反馈效果的学生仅仅占43.7%。由此可见,舞蹈教学首先要从教师入手。在教学中,老师要起到主导、主动地位,高素质的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科学规范的教学是上好舞蹈课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二、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应具备的能力

(一)教师要具备很好的组织能力、纠错能力、理论阐述和文字表达能力。这是上好课的必需。而从目前存在着的状况来看,有一部分高校舞蹈教师科班出身,由于从小习舞,缺乏对文化课的学习,以至于在工作中专业水平绝对过硬,但文化底蕴偏差。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正确、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一次又一次的示范,但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学生仍不能做出老师所要求的正确动作,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师一定要有很好的示范能力。教师在学生面前就是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优美、熟练轻松的动作示范,可引起学生对动作学习的直接兴趣。如果教师在知识修养、业务能力等方面显得十分平淡,学生就会没有信赖感;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做得比较差,就不能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直观感受,学生对教师所授的课也就不会有较大的兴趣。

(三)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知识社会里,教师仅靠目前拥有的知识生存是远远不够的,平常还应更多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外舞蹈界的最新动态,并广泛地学习、吸收和运用,利用外出比赛、观摩和参加研修班等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学生会从心里佩服、信任和喜欢老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形体舞蹈的兴趣。

(四)教师应利用课后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课后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达到感情上的沟通。通过交流不仅能了解学生对形体的需求,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练习课堂上所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舞蹈的信心。

三、怎样更好地发挥好教师的先决性地位

在高校形体舞蹈教学中,教学对象是一些基本上没学过舞蹈的学生,他们年龄较大,任何单调枯燥的练习和教学方法都易使他们感到厌倦乏味,尤其是强度大的能力训练会使他们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因此在他们的课程设置上尤其要下功夫。选择符合学生特点并实用性强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是上好高校形体舞蹈课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利用民间舞那种独特的风格及表现力,以情带动学生更好地热爱舞蹈。舞蹈是情感的产物,以情带动、情动交融才能营造出舞蹈独有的风情和内涵。在民间舞课的安排上因为课时有限,我们可以放弃云南花鼓灯、朝鲜族等这些学起来难度较大的民间舞组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易学、易接受的藏族、蒙族和维吾尔族三个民间舞种的组合来进行学习。

(二)利用现代舞无拘无束的开放模式对学生加以训练,使他们更积极参与到舞蹈中来。在普通高校大部分学生是高中毕业,年龄较大,身体条件不占优势,但理解力和想象力较好。因此,在现代舞训练中,我们不必一味沿袭传统舞蹈训练的模式,可以将基本训练中的软开度、控制能力、跳转翻等方面的训练减少,对软度、开度、弹跳等方面的难度要求降低,避开学生生理条件的局限。在基训中,以头、颈、腰、臂、腿、掌等关节部位作为切入点,结合正确的站姿,从元素、动律到动作短句,从单一动作到组合造句,从分解到综合的练习,同样可以达到使学生肢体灵活、动作协调的目的。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舞的即兴来对学生加以训练。即兴舞,就是此时此地地随着兴致舞蹈。它有时就像游戏,在即兴的课堂上,往往都是老师提出各种要求,却不教一个动作,学生在每堂课上跳的动作都是他们自己随意“发挥”的,它和舞蹈基础的好差没太大关系。即兴舞有以下几种优点:

(1)它可以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即兴的舞蹈能使人感到有趣,具有很强的自娱性;

(2)通过它的训练,可以打开感觉器官:听觉、视觉、触觉……成为感觉灵敏的人,能时刻感受外界的信息、声音、气候、身边的物体……并且在肢体上做出动作反应;

(3)它可以建立或增强舞蹈编创的自信心,对他们自己的舞蹈创作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象动作。这样会使学生争先恐后地设计他们心中的动作,大胆而赋予新意,活跃了课堂,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现代舞的自娱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

(四)可以通过剧目排练、实践演出等活动使他们在舞蹈中找到快乐,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1)剧目排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表演能力,使他们平时艰苦的训练有一个展示的机会。

(2)剧目排练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坚毅顽强的性格。因为在平时的排练中,每一个动作都必须是反反复复、精雕细磨才能达到剧目的要求,这样学生就必须与他们自己身上可能出现的娇气、任性、脆弱、惰性等不良性格作斗争。因此,排练过程往往也就是战胜自我、品格升华的过程。

(3)上台表演可以增强他们的舞台适应性,积累临场经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这也有利于提高他们适应各种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能力。

综上,高校形体舞蹈课的开设,不仅是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标志的教育,同时也是一个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刚刚起步的年轻学科。它的设立对普及舞蹈文化、提高国民艺术素质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担负着把高校形体舞蹈课的开设和实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重任,我们任重而道远。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