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10-67013680
了解儿童舞蹈的快乐性
时间:2013-08-11 21:28:44 来源:论文秘籍网
一、儿童舞蹈快乐性的概述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儿童期定位0~18岁,一般划分为六个年龄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少年期)和学龄晚期(青年初期)。儿童的舞蹈年龄一般是从4岁至18岁左右,称为儿童舞蹈阶段。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童心,这颗心充满幻想,充满好奇,既天真、烂漫、又快乐无比。儿童舞蹈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三要素就是童心、童趣、童真。从童心里挖掘孩子们大千世界里的美妙幻想,并用一种爱包围童心,从动人心弦的爱中去诠释童心;儿童的想象天真,更富有活力,充满情趣;舞蹈,尤其是儿童舞蹈,童真是快乐之本的源头。
针对当今众多作品的创作与表演过程中趋向“成人化”的现象,结合原创舞蹈《绿了·江南》论述童心、童趣、童真在儿童舞蹈中的重要性,以及创编中如何体现儿童舞蹈的快乐性。
二、儿童舞蹈快乐性的要素分析
2.1童心
儿童舞蹈《绿了·江南》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从儿童的情感世界出发,挖掘孩子们大千世界里的美妙与童真。并用一种爱包围童心,从动人心弦的爱中去诠释童心。舞蹈一开始首先用女孩的一只小手拱成“人”字形,从手指尖到手心,最后是手腕,依次向上延伸,一棵小苗就这样破土而出,一颗稚嫩的小芽是生命的开始,吮吸阳光,枝芽漫硕。舞蹈《绿了·江南》从微小的生命中萌发,体现江南之春的萌动,在启开童心之时,引导孩子们感悟小生命中的大爱。在烘托心灵的情境中,少儿舞蹈更加可爱与天真。《绿了·江南》就是在这份孩童的天真中寻觅一份属于儿童的快乐,从童心的角度出发隐隐牵出爱的意欲,丝丝般指引着大地给予万物生命的气息。
以有形的视觉表演呈现观众的同时,把无形的情感爆发点涓涓溪流的娓娓道来,这样的形式完整即有血有肉,能够使观众的心为之一动。心有收集与融合的载体作用,心灵更是打开情感的一扇窗。儿童舞蹈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通过纯真的童心体现了出来。
2.2童趣
儿童舞蹈切忌“成人化”,让作品主题负荷太重,太深刻,超越儿童的想象力,并在学习与表演的过程中抑制儿童的想象力。童趣是少儿舞蹈的创作之本,儿童的想象天真,更富有活力,充满趣味。只要好玩,有趣,孩子们才爱跳,这样的舞蹈剧目才适合孩子,对于儿童,才是成功的舞蹈。
剧目《绿了·江南》,编导所设计少女形象是活泼,好动,又不乏柔美。小演员们感受到了春意的欣喜,万物苏醒的生命中快乐地感受到春天是希望,是长眠冬季的第一米阳光。《绿了·江南》选用五个学龄中期的玲珑剔透的女孩,打破传统的江南渔女形象,更添加了一种灵动、初开的意象。五个女孩的朦胧美映入水中的倒影,吮吸着第一缕阳光,一朵盛开的荷花从水波纹的荡漾中欣然挺立,接连着一池的荷花,欣然破水而出,透出大自然给予了生命的美。舞蹈雅致中不失乐的情感表现,抒情中不失趣的表达,展现少儿舞蹈柔美活泼的一面。第二段高潮段,节奏欢快,跳动的音符再次激起水中的波纹,五个少女也欢快的你追我赶,水中嬉戏。突然雷雨袭来,万物的洗礼就在于此,大自然创造了一切,幸福的,美好的,困难的,险阻的,都在锻炼着我们的意志。五朵荷花也在风雨中,感受着风雨的洗礼,感受自然给予的生命之源。淅淅沥沥的小雨对荷花浇灌,五个少女吮吸到甘甜的雨露后,绽放出水中最美的那一束河中花!小雨仍在淅沥,玩也是孩子们的一种天性,他们喜欢唱歌,喜欢游戏,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给予孩子的就是快乐,让孩子真正在过程中享受快乐,感受快乐。无论是什么剧目,舞蹈为儿童带来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满足了她们的表现欲望,真正想让她们获得的又是什么?我认为是快乐。舞蹈表演,无论成功,失败,都是儿童心理上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体验与收获,有心的孩子会随着时间的迁移,生活阅历的增厚,回想当年的表演体验,定会收获很多,快乐的含义或许也在于此。
2.3童真
舞蹈,尤其是少儿舞蹈,童真是快乐之本的源头。少儿舞蹈保持一份童真的味道,保持一份童真的意念,真正体现少儿舞蹈快乐性。编导在动作的选择上要着重塑造孩子的童真,动作的选用与风格的把握也要以儿童天性真切为基础。童真是孩子特有的气质,试从舞蹈《绿了·江南》动作设计加以论证,舞蹈的一开始就寻着嫩芽的形象,第一段小女孩用手从手尖到手腕慢慢的伸展开来,最后两臂打开,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从水中冒出,轻踏水的波纹,五朵花骨朵摩挲的姿态,猛地从水中露出了半个身姿,犹如一阵春风袭来,五个姑娘交错般地在水中摇摆的静止,运用手臂的曲折,一颗嫩芽再一次的从水中贸然挺立!紧接着用五个少女腰部的柔韧卡隆式的排列,迅速甩腰,迅速回收,表现水的波澜起伏,五个少女随着波澜起伏的水面,用下旁腰的身姿迅速旋转打开,形成五朵荷花一横排的造型感树立在水中。身姿与水中的倒影遥相呼应,划开水中的倒影,出现了第一个造型,水波纹立体斜上延伸出去,女孩背对背的叠加在一起,上面的女孩勾起自己的小脚丫,这个造型是两拍中静止,是第一段的亮点之一。造型的再次变化,五个少女各展身姿,是画面的第二次变化,更加丰富饱满。慢慢收起,回到水波纹的荡漾中,五少女从倒影中齐齐的向这边走来,舞动,舒展着身姿,动作的全部选用是以江苏民间舞的素材为基础,加以发展的是以形象定位再次提炼动作的寓意,纯洁而又天真。舞蹈用女孩子手的柔软度,表现嫩芽出土,高潮段的五人造型完成花开一刻定春来的诗情表达,独立完成动作部分体现五个女孩子用自己的小脚划开水面探春来的情意表现。
童真,更要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绿了·江南》不仅仅诉说江南美,江南少女的婀娜,更要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他创作一切有生命的生物,给予生命一切所需的营养,铸成万物的生长。在童真的塑造中,作为编导尤其重要的是在动作的选择上,结合舞蹈的风格正确的反应儿童舞蹈的快乐性。在创作舞蹈的过程中,还要始终伴随三个问题,这个舞蹈动作怎样设计才是适合于该舞蹈选用的动作?某一段舞蹈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在整个舞蹈中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当老师讲解清楚,孩子们明白其内涵时,就能够实实在在的快乐起舞了。《绿了·江南》在舞蹈的结构与动作的构图上,力求这样的一种意境:每一朵荷花包含着少女的天真,更有她的青涩纯净。借少女这样含苞待放的季节,塑造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对真善美的理解。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