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李宁公布2013年中期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收入为29.06亿元,同比减少24.6%,净亏损1.84亿元,而去年同期为实现盈利4429.4万元。加上之前公布业绩的安踏等国内五大体育用品公司全线亏损。
【专家评论】
自去年以来,中国本土品牌遭遇重大危机业绩直线下滑,其中门店大幅关闭、盈利预警、管理团队换血,库存居高不下、订单下滑几乎在几大品牌中轮番上演,而其中,李宁几乎覆盖了上述所有的症结,2012年李宁公司开始关闭门店并推进转型,但是在整个消费疲软的市场行情下,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安踏近期公布的2013年中期业绩显示,销售收入33.67亿元,同比下跌14.4%,净利润6.26亿元,同比下滑18.7%。相比李宁,安踏各方都略为平稳,但整体观察,未来营收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营销费用的增长必然拖累利润率,而安踏的弱势表现也在某一程度上深刻反映了当前行业的整体现状。在本土品牌受累的情况下,国际品牌也未能幸免。在6月30日结束的2013财年中,耐克大中华地区收入同比下降5%,这是耐克六大销售区域中唯一没有增长的区域。阿迪达斯的表现则稍好一些,上半年其大中华区销售收入增长6%,但远低于去年同期19%的增长率。
为了去库存化,大部分企业采取促销这类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手段,起初,促销只在二线品牌推进,随着市场低迷情绪的不断蔓延,一线品牌也加入到促销的大营中,由此可见,运动服装类企业已经在为如何安稳的度过行业寒冬做准备了。拯救性的手段也并非仅促销,各类营销手段的运用,产品的创新,经营模式和销售渠道的更新也成为各家企业激烈竞争的直接手段。
前期规模取胜的影响正在负面拖累着众多品牌,由于市场定位的模糊与多变,差异化逐渐消磨,部分二线品牌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应有的优势。网店冲击、租金、人力、物流等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实体店的经营越来越困难。未来虽然市场刚性需求仍然存在,但是竞争仍将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