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杰/刘磊,这对灵气十足的搭档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体育大学,从此将兴趣和专业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开始了他们的专业学舞之路。两人分别从1996年和1994年开始学舞,都师从于李建安老师,十多年的学舞生涯中,他们一直走业余学舞的道路,为的就是要坚持学好文化知识。他们参加过各种大大小小的业余比赛,并多次获得业余十项全能组的冠军,他们用行动证明,鱼与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来自社会的误解 一提到学习体育舞蹈的小孩,不少人都会把他们归入到体育特长生的行列。现在很多体育专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分数不高、依靠体育加分进入高等院校的情况,这使很多人对体育特长生的看法永远都停留在他们的身体条件非常优秀、但文化素质不够高的层面,更有很多家长想让自己的小孩子学习舞蹈,又害怕学舞会耽误孩子的文化教育。 事实上,很多学跳舞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一样,要经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经历过中考、高考的考验,而他们最后也能够以很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 舞蹈和学业,兼顾意味着付出 最初将学舞作为兴趣而非专业的李文杰和刘磊,在高三之前,每周的日程安排都是满满的。周一到周五他们跟其他学生一样,每天上学、放学,过的是单纯的学校生活。周六和周日,他们变身为舞者,在舞室里挥洒青春与热情。 这样的生活看起来充实而有趣。日程安排乍看之下,好像舞蹈和学业互不影响,但却为他们的舞蹈进步埋下了隐患。周末两天对学舞的人来说远远不够,两天时间里刚唤起的舞蹈感觉在接下来一周的学习生活中又会慢慢地褪去。因此,这样的安排对李文杰和刘磊来说,实际上代表着更多的付出和汗水。因为李文杰是平足,所以她在练习绷脚时比其他人更费劲,她的脚经常因为练习绷脚而被磨得皮破血流,但她从来都不跟妈妈诉苦。直到有一次在去往外地参加比赛的火车上,她脱掉鞋后,妈妈才看到女儿被磨得处处是伤口的脚,心疼得不行。 家、学校、舞室,坚固的铁三角在学校里,李文杰的成绩一向都很好,高考前的多次模拟考试中,成绩都是五百多分。做到这一点除了因为她个性比较好强,凡事都想做到最好外,学校老师、舞蹈老师和家长三方达成共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家里,父母首先十分清楚,舞蹈并不是孩子的专业,送女儿去跳舞只是一种健康的兴趣,所以并不强求女儿在舞蹈上一定要达到专业的技术水平。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李文杰的要求一向很严格,这也造就了她什么都要做到最好的性格。父母从小就告诉她学业的重要,提醒她不要顾此失彼。小时候的李文杰对父母的叮嘱可能根本没什么具体的概念,但她还是能够记住父母的话,并遵从着父母的教导。在学校里,老师会督促李文杰完成与学习相关的作业,同时也理解她因练习舞蹈或参加比赛而在学习上的耽误,因此在学习上对她特别关照。
时间究竟该如何安排
从李文杰和刘磊的经历来看,他们在舞蹈和学业的时间安排及由业余转向专业的时机选择上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要像他们一样,在跳舞的同时兼顾到学业,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随着舞蹈水平的增长,练舞的时间只是慢慢地增加。他们每周都安排在周六周日两天练舞,绝对不占用周一至周五的学习时间,小学的时候安排为一天3个小时,中学时增加到一天4个小时。这样算下来,相当于一周每天最多花了半个小时在练习舞蹈,几乎没有影响到学业的进展。而从生理的角度来说,从小学到高中的小孩,吸收性和可塑性都处于高度发达的阶段,能够较好地吸收周围所有的东西。所以文化的积累,在高中之前的阶段非常重要。家长 如果想让小孩转向专业,最好也是像李文杰和刘磊一样,等到高中结束以后再开始。
谁说要学习舞蹈就一定要放弃学业,谁说体育特长生就不能具有扎实的文化内涵,李文杰和刘磊这对跳舞搭档,用他们的经历告诉所有人,兴趣和学业是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