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奥运热潮的兴起,健身消费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健身产业成为投资热点
核心提示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健身产业由国外传入中国至今,已走过近30个春秋。
90年代末以来,国内体育健身产业蓬勃发展,健身俱乐部的数量迅速增长。如今,林城贵阳忙忙碌碌的市民纷纷涌入健身俱乐部,开始健美健身,“珍爱生命,关爱健康”成为大众健身口号。
随着健身热潮的兴起,林城的健身市场现状如何也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不管是高档的健身俱乐部,还是小区广场的小健身场所,日益庞大的健身市场,吸引着无数渴望掘金的“投资者”。
据此,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大众健身消费观念的转变,健身市场已经进行了面向高、中、低等不同类别消费人群的行业细分,看好健身市场这块朝阳产业,逐利者纷至沓来,林城的健身市场是一座有待挖掘的金矿。
目击 市民爱上健身房
今夏,贵阳健身场所由此迎来了“黄金时节”,随着市民们健身意识的普遍提升,他们对健身房里的运动锻炼热情更是日渐高涨。
近日,记者走访林城几家规模相对较大的健身俱乐部发现,一到夏天,客流量就明显上升,无论是器械健身、有氧操,还是跆拳道、合气道、桑巴舞等,都受到了不少市民的青睐。此外,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也不断升温,又一次掀起全民运动的浪潮。
记者在师大附近的一家健身房内看到,约有30多个市民正在做瑜伽运动,以女士居多,也有一两位男士,该健身房的面积近90平方米,在楼上近100平米的场馆内设杠铃、扩胸器等机械型健身器材。其中隔出一间房,放了十多辆动感自行车,市民伴随着节奏感强劲的音乐,有序地踏着自行车,不一会就大汗淋漓,正在自行车上锻炼的余小姐气喘吁吁地告诉记者,她最喜欢自行车项目,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和诱惑力,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动起来,现在她隔一天就要来锻炼一次,大汗淋漓,很畅快。
在送变电社区一楼多功能的室内健身馆,记者看见30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灯饰、音响、投影仪、桌椅一应俱全,这是社区居委会为退休老人们提供的娱乐休闲室,老人们可以唱歌、跳舞、下棋、打牌。舞曲一停,张阿姨一边用手绢擦汗,一边告诉记者,虽然今年已经60多岁,但所有朋友都说她40多岁,主要是因为她每天都到社区健身馆跳舞,人自然而然就会不老。
健身 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周末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游泳,请专业教练教,现在我也报名学习,和孩子一起学游泳,特别高兴。”在中天花园一家游泳馆,一位孩子的家长告诉记者,如今,每周游泳已经成为他们家的必修课。
贵阳人会享受生活,对健身强体的认识也让人耳目一新。在健身场馆里,几个被采访者告诉记者,“打羽毛球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每晚都打,七八年了我没有感冒过,算一个账,感冒一次输液至少要花四五百元,我每年在看医生上就节省了一大笔钱。”“过去我总觉得自己性格不好,难交朋友,所以很少与不认识的人打交道。但是在健身房里我变了,跳健美操时相互交流,帮助,我认识的朋友多了,人也自信了,现在家里人都说我变了,其实我知道是健身运动让我变开朗了。”
谈到爱上健身原因,长期坚持健身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健身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真的能让人留住青春,如今健身对他而言,已经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他感觉到其中包含了身体的健康、情感的和谐、人与人的交流、人与社会和自然的融合,所以,他不在意一定要练好哪一块肌肉,也不必计较非得要计算着完成多大运动量,他说,不要让健身变得困难重重,寻找适合的方式,用心去体会健身过程中的快乐,才能收获健康,这样健身才会成为朋友。
21世纪,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花钱买健康”已成为林城很多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年轻人来说,似乎已经意识到,现在拿健康去赚钱,等以后再拿钱就不一定买得回健康了。于是,健身聚会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他们一起聚会不再像以前吃吃喝喝,而大多数转去了健身俱乐部,而老人们则青睐公园和社区健身馆,因为费用不高,而且重新找回了退休生活的乐趣。
现状 健身产业大有可为
近年来,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明显加速。
这种趋势主要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健康消费意识增强所致,当然也与企业家向体育产业投资有关。还有一个特殊的刺激因素,那就是2008年北京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掀起的体育经济热潮。
对林城贵阳健身产业而言,不仅健身产业热火朝天,在热潮的背后,更预示着健身项目的商机。
中体倍力中天俱乐部朱俊总经理告诉记者,商业健身在国内是从2002年开始的,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国内商家一直是把它作为奢侈品来定位推广。
在贵州市场,还有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就目前贵阳而言,健身市场是“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产业化的投资形态,主要表现在市区商业中心地带,另一条腿是配套产业形态,表现在小区、房产商等方面。
贵阳某酒店市场传讯经理周懿认为,目前贵阳的有规模的健身场馆大约10多家,硬件软件设施都齐全,随着大众健身消费观念的转变,健身市场已经进行了面向高、中、低等不同类别消费人群的行业细分,一些中低端健身房每年一两千元的价格虽然让健身行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低利润时代,但却让更多人愿意走进健身房掏腰包买健康,这是好现象。
而贵阳五星级酒店健身中心项目,最初只是酒店作为配套项目经营,实行入住客人免费服务,其他客人实行售卡制度,他们推出的年卡4880元,月卡888元,在贵阳消费层次来看,属于高消费,而场馆面积不大,只分SPA、游泳池、健身房,但出乎意料的是,去年5月份开业至今,贵阳市场的带动反应已经将不以经营为目的的小健身馆转化为商业化形态,会员已近千人,不仅预示出贵阳高消费健身群体的发展空间十分大,而且将健身商机的金矿性质展露出来。
市场 大“蛋糕”抢的人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贵阳市民已不满足于简单的健身运动,他们更希望得到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正是看见东西好,投资者纷纷涌来,大大小小的健身场所构架起林城健身市场规模的雏形。
据记者了解,目前林城的商业健身机构大致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一是面积在两三百平方米左右、投资约3万元的小型健身房,主要分布在一些商务办公楼和居民区,比如女子瑜伽馆、社区健身房等,还有一种是经营面积在一千平方米左右、投资几十万元的中型俱乐部,开设有各种器械课程、健美操等项目。同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区和大型社区开始出现一些投资在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大型综合性健身俱乐部,除器械、健美操外,还开展各种球类运动以及私人教练培训等课程。
商机是经营投资者的动力。“健身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很有前景。”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贵阳健身场馆基本是实行会员制服务,分年卡、季度卡、月卡、次卡,各种项目都可以参加,但也有些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两个项目锻炼的,收取单项费用。
据记者了解,贵阳市区内大大小小各类健身场馆已有二十多家,但与沿海城市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规模大的屈指可数,而规模小的十分普遍,硬件设施档次不够,针对性、专业性欠缺等。经常健身的张小姐告诉记者,在上海、深圳等地,稍有规模的健身场所都有儿童游玩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儿由专人看护,而贵阳的健身场所有该设施的只有一家,现在顾客要求的服务专业性越来越高,如果经比较,她就会选择去有该设施的健身场所。
贵阳市体育局产业处何处长告诉记者,看好健身市场这块“蛋糕”,想吃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吃的过程不一定是预想中的那么好,商家要算成本、消费者要选择比较,适者生存是市场永远的法则。随着竞争的加剧,一些适应不了市场环境的健身场馆自然就退出了。
动态 行业竞争暗流涌动
随着健身房越开越多,要守住“蛋糕”不容易。
于是降价就成了不少健身场馆争夺市场的公开秘诀。仅仅在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同行业中一些健身馆推出的教师卡、学生卡等项目收费,月卡最低的达到六七十元,年费也从几千元降到几百元,恶性竞争导致健身市场混乱。
采访中记者发现,健身市场从业人员情况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健身场所都有专业教练,但大多是有氧操、瑜伽教练,巡场教练数量一般只有一两个。记者在市区某大型健身俱乐部发现,400多平方米的器械房内,摆着二十多台各种不同的健身器械,但只有两名巡场教练,如果消费者健身时出现紧急情况,很难得到及时处理。据记者了解,目前健身场所的教练大致可分为两种,专职和兼职,而健身场所里大多是兼职,流动性大,没有具体数目,也就使得整个健身教练行业水平差距明显。市内一家健身中心的负责人透露,学健美操的体校毕业生比较抢手,不可思议的是,一些“教练”竟然是健身的学员。
困局 健身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作为“朝阳产业”的体育健身业为何难以做大做强?
贵阳市体育局产业处何处长认为,要想做大林城体育健身业,就要增加经营项目,只有在场馆设施经营、体育健身娱乐、体育旅游等服务项目的经营开发上重拳出击,带动相关产业一起运作才会有所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要想真正发展林城体育健身产业,国家必须实行差别税率政策,凡是投资于全民健身活动的非营利性体育健身服务,不论其投资主体的经济性质如何,都应减免税收。对于商家而言,要在经营理念、服务观念和运行模式上多下功夫,同时,要安全将“创办产业”和“管理产业”结合起来,选定突破口,带动附加项目的发展,只要看准市场,林城的健身市场就是一座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