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意见
转眼间春天就来了,很多人正准备制定健身计划,办健身卡,为一年的工作、学习做身体上的储备。可是,在健身房健身真的那么有效吗?是在健身房锻炼好,还是在到户外健身好呢?
锻炼为啥要去健身房?
室内健身的优势在于有专业的运动器械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健身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效果也会更快地显现,而且场地固定,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
但其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运动空间相对狭小,室内空气难以流通;健身器械在反复使用过程中,有可能遭到污染;和运动器械亲密接触,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室内活动比较枯燥乏味,让人觉得无聊、不安,或者使注意力集中在不愉快的躯体感觉上,这种对体内不适的关注实际上会减少运动对情绪产生的益处。更重要的是室内健身的目的性过于明确,有急功近利之嫌,很难使人达到身心和谐的愉悦状态。此外,经济上也不如户外运动更划算些。
健身方式因人而异
与去健身房相比,户外运动则无需太多器械辅助,亲近大自然还可以使人全身心放松。但其受到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和时间等主观因素的限制比较多。
我认为,选择健身方式应该因人而异、因季节而异。最好是室内与户外活动相结合并以户外为主。
如果受条件的限制,在小区里的健身器械上锻炼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常见的骑马机,是应用仿生学原理,模仿人骑马模式的健身器械。它无技术门槛,不仅适合年轻人,也适合儿童和老年人。
春天不妨多进行户外活动
现在,春天马上就要来了,锻炼应以户外活动为主。以下为大家推荐几种简单易行的户外健身方法:
1.远足。远足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氧代谢运动,不但能锻炼人的心肺功能并且还可以充分燃烧脂肪有利于减肥。远足的路程最好在10公里以上,因此可以改变出行方式,既达到锻炼目的,又符合环保的理念。
也可以晚饭后的长途散步作为替代。每天晚饭后做3至5千米的长途散步,可在增强心肺功能的同时达到对食物的充分消化,且这种运动的运动量虽不小但并不激烈,不至于引发身体不适,还有利于睡眠。
2.登山。登山的好处在于可以充分亲近大自然,呼吸到郊野的新鲜空气,并且可以锻炼骨胳和肌肉的力量。一般人可以每周登山一次,运动量应就个人身体条件有别,尽力而为但不可过度劳累。但过于肥胖者不适宜登山,因为自重会对其骨关节造成损害。在城市里可改为爬楼梯,哈尔滨市每年举行的“登龙塔”比赛就是一项非常好的群众体育健身形式。
3.自行车。骑车去郊外旅游是件很惬意的事。其好处类似于远足,但可以比远足走得更远些。郊外的风景会使身心得到充分地放松。
百姓观点
健身房,去还是不去?
正方: 健身房运动“不差钱”
虽然经济危机的阴云尚未散去,但很多人还是认为去健身房运动是很值得的,他们持这种观点——“不管经济条件如何,钱花在健身上,总比花在看病上好得多。”
去健身房是一种生活态度
赵乔(24岁 媒体工作者):去健身房锻炼那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态度。上学时我对健身就已经很感兴趣了,但那时候经济条件不允许。现在工作一年多了,逐渐有了去健身房的资本,但还是要谨慎对比各家健身俱乐部的价位,选择一家最为合适的。
健身消费不能省
张以宁(34岁 普通职员):我一直是单位附近一家健身俱乐部的会员,下班后经常过去游游泳、跑跑步,再做做有氧操,已经形成习惯了。在俱乐部健身的好处在于有非常专业的教练可以咨询。现在是金融危机时期,但我没发现俱乐部的人比以前少,大家都认为,习惯了每天出出汗,这笔费用是不能省的。
去健身房是一种生活方式
费钧(29岁 小学教师):我目前单身,和几个闺密一起健身是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定期做做瑜伽,打打羽毛球,出一身汗,然后再一起吃个饭,逛逛街,使我的生活自信而充实。
反方: 对健身房说不的N个理由
健身必不可少,但去健身房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也不一定是最适合我的选择。
器械健身太枯燥
魏宏麟(28岁 私营业主):我一直很喜欢运动,经济条件允许以后,经常去健身房锻炼。但经过一段时间,我发觉用器械健身根本不适合我,由于兴趣不大,运动效果也不理想。我还是比较喜欢对抗性的运动。现在我定期和朋友们租块场地,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气候好的时候还去大学校园里踢足球、打篮球,我觉得这样健身才过瘾。
坚持,很难!
王延儒(38岁 医生):以前,我也办过健身卡,但属于那种“口号健身”人群,借口工作忙总也坚持不下来。上千元的健身卡一共去了不到十次,每次都价值不菲啊。既然坚持不下来也就不再续卡了。现在社区里也都安装了健身器械,做做简单器械训练也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生活中可以随时健身
宋婉莉(42岁 技术人员):我有去健身房锻炼的条件,但自己工作很忙,还要照顾家庭和孩子,根本没有那个时间。我认为健身不一定非要花钱、上器械。我每天早晨早起上早市要走将近一个小时, 除了日常的家务,定期还要做大扫除,我觉得这样的运动量足够了,这种生活中的运动既有效,又经济,很适合我。
运动支招
开春的运动“良方”
我们的身体蛰伏了大半个冬季,冬眠也该结束了。但健身锻炼也要讲科学,下面就是几个针对春季的运动“良方”。
一、运动前要热身
春季的体育锻炼在进入正题前,最基本的当是要做好准备活动。
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贸然弯腰、踢腿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从事剧烈的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少不了。
二、傍晚是最佳时间
我们常有这种错误观念:每天早晨锻炼是最好的。然而众多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傍晚是一天中的最佳运动时间,尤其是室外运动。
研究表明,一天内,人体血小板的含量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度降低6%,早上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和心脏病发作等问题,而下午以后这个危险则降低很多。且傍晚时分,人体已经经过了大半天的活动,对运动的反应最好、吸氧量最大,运动效果也更明显。
三、汗出一点就够
人们总认为锻炼过程中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出汗绝对有很好的锻炼效果。但春季的气温还比较凉,出汗过多容易让毛孔扩张,凉湿之气乘机侵入体内,容易使身体受风寒而着凉感冒,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后果可能很严重。
汗与心和血有莫大的干系,一定量内的流汗有排毒作用,但如果汗液排泄过多,则会带走体内一些珍贵的微量元素,会耗人心血、损人阳气。
因此,春季锻炼不宜出汗过多,刚出汗就差不多了,锻炼结束时还要立即擦干汗液,以防着凉。
只要能坚持每次30分钟、每周3次,或每天2次、每次15分钟进行的有氧运动,就会取得不错的健身效果。
四、锻炼后需“冷身”
春季健身不仅要注意锻炼前的“热身”,运动过后还要注意“冷身”。
运动会加速血液的循环,如果不做一些节奏慢、简单的结束动作,血液不能立即自动适应身体的变化,血压会猛然下降,会引起心脏供血不足、昏迷甚至休克死亡。简单的5分钟左右的慢走,能够有效消除疲劳。当脉搏减慢至120次以下,你的“冷身运动”就可以功成身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