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10-67013680
金融危机下健身行业冰火两重天
时间:2009-05-14 11:33:21 来源:

深圳的殷先生打电话给羽毛球馆预约球场,想在周末好好和朋友切磋一番。但他一连两个星期都碰壁了,羽毛球馆生意火爆,很难在自己合适的时间订到位子。他有些不解:“以前那个球馆是晚上生意好,所以我避开人群改到周末打,现在连周末也约不到场子,都说经济危机大家捂紧钱袋子过日子,可在健身运动这一块反而越来越舍得花钱。”

或许不少市民都有与殷先生类似的感受。记者调查发现,深圳多家运动场馆场地出租率自年初以来不降反升,健身房里也随处可见挥汗如雨的年轻人。“经济不景气,健康投入可不能少。”这是记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声音。

但是深圳健身行业并未随之一路走高,而是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一边是中小健身会所经营状况堪忧,频频传出关门倒闭的消息;另一边,中高档健身会所意气风发,展开各种营销手段吸纳新会员。

金融危机下,健身行业百味杂陈。

抢手的健身场馆

“以前晚上来打球的都是办了卡的老顾客,现在来了很多散客,像周末下午2点到晚上8点这个高峰时段,预约的电话都要打爆了。”深圳一家羽毛球馆的负责人李先生高兴地说。

不止是羽毛球馆生意火爆,网球馆、跆拳道馆甚至连稍显偏门的壁球馆都是客似云来。在体育馆的乒乓球、羽毛球场馆,工作人员一听说经济危机都撇了撇嘴:“我们跟别的行业不同,一点也感受不到‘寒意’,客流量较危机前还要多,周末下午3到6点是高峰期,预订不到场地的情况比以前多,一些老顾客还颇有怨言呢。”

投身到健身大军中的人越来越多,记者从市体育局了解到:深圳成年人每周保持3次或以上规律运动的人为13.7%。深圳市健身健美运动协会秘书长徐亚珍表示,深圳年轻人多,消费观念也比较超前,比较重视健康方面的投入,在健身尚属于新鲜事物的时候,深圳就有了各类健身活动场馆,多年的市场培育使得健身产业根基稳健,再加上健身机构对健康概念的普及推广,健身运动已经深入人心,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改变一贯的健身习惯。

危机反而促进健身

调查发现,金融危机不但没有冷却健身热情,反而让更多以前忙忙碌碌的职场人士,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参加健身锻炼。

周先生就是在金融危机后投身到健身大潮中来的。他在一家证券公司做投行业务,平日工作非常忙,很少有时间锻炼。“一场经济危机会让人反思很多东西,也会让人更关注工作、钱、市场以外的东西,我突然觉得生活应该更健康一些,于是就开始和朋友打打球,以前工作压力大解压的办法是去夜店喝几杯,现在发现,去球场或是健身房流一身汗更能让人放松。”现在的周先生,一周去两次健身房是雷打不动。

不少健身房负责人坦承,金融危机反而为他们造就了一大批新客户。乘长风健康城健身负责人李虹告诉记者,今年2月之后健身的客人多了两成左右,一到下午5点至8点的高峰期,跑步机区域甚至会出现排队的夸张现象,每天来消费的会员在150-200人之间。

中航健身会拥有十多家连锁会所,是深圳规模最大的健身房。下午3点不到,记者来到中航安柏丽晶会所,老远就听到健身房里传出来的音乐,在一楼的跑步区已经有四五位顾客在奋力奔跑。销售主管李先生说:“我们十多家会所的定位都会有小小差距,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近段时间来运动的客人还比较多,体操房4月份的课时比3月份多了近10%。”

加速行业洗牌

虽然深圳人健身热情高涨,健身行业却也不都是一派繁荣。在经济危机以来,不时传出健身会所关停或倒闭的消息。

对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健身会所倒闭情况,徐亚珍有着更为直接的感受。她告诉记者,健身健美运动协会今年启动了一个健身行业普查,首先就要了解深圳有多少家健身房,她根据工商局提供的一份注册名单打电话确认,发现很多还登记在册的健身房已经倒闭了。“初步统计,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倒闭的健身房至少有二十多家。”

徐亚珍的说法并不夸张,夸张的是很多健身房都是毫无征兆突然“死亡”。最新的案例是3月底福田区振华路时尚活力健身会突然关闭,被城管查封,让许多会员觉得难以接受的是,早上路过时健身房还在营业,晚上背着包来健身却吃了“闭门羹”。去年9月,南山的未来适健身房也是如此这般“噔”地一声,说倒就倒。

压垮那些倒闭健身房的最后一根稻草都是资金。2月份结业的动感时代健身俱乐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济危机让俱乐部资金链受到很大考验,在巨大的压力面前,曾经想过扩大经营范围、改变经营结构,但俱乐部终究难逃“突然死亡”的命运。

投资人的盲目和莽撞也是一些健身房成活率不高的一大原因。徐亚珍认说:“有些投资者看到别人家的健身会所里人头攒动,就觉得这里面有机会,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要知道健身会所的前期投资很大,动辄就要上百万元,有些高档会所投资甚至高达上千万元。”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深圳健身年卡普通价位在2000元至3000元,档次高点的则是5000元左右,除去高额的场租、设备、教练等开销,健身会所的盈利空间并不大。她说:“现在全国范围内健身中心赚钱的也只有10%左右,其他的大多在坚持。健身业还处于薄利阶段,想在短期内回本甚至盈利是不现实。”业内人士也透露,一家健身会所大概要在开业后两三年才能进入盈利期。

作为深圳健身业的资深人士,深圳中航健身康体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郑文斌则认为部分健身房倒闭跟金融危机应该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金融危机只是加速了行业洗牌的进程。”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