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10-67013680
广场文化漫谈 -群众健身街舞
时间:2009-07-28 16:58:05 来源:ido社区

伯都纳广场的文化另一大亮点,那就是晚上的健身街舞。

它的最大的亮点在于,参加人数众多,参与的年龄段广。

每天晚上六点半钟以后,广场北部就是群众健身街舞的场所。每当音乐响起,本来是看秧歌的观众,转眼就变成了街舞者。年龄有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有中年男女,有上学的中小学生,他们都是自觉自动的站成属实排,随着音乐的拍节起舞,人数最多时,达到上千人。

群众健身街舞,又叫老年拉丁舞、的士高等等,又叫老年健身步子舞。我认为正确的叫法是中老年广场集体舞比较恰当。

它的兴起在于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最早是在公园里做五禽戏,是中老年人晨练或者晚饭后健身的一种娱乐活动。五禽戏是汉代的著名神医华陀创立,是一种模仿五种动物动作和神态的***。

模仿动物的***早在汉代之前就有,如《庄子》中就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的记载。华佗的功绩在于将以前的***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组合成套路,通过口授身传进行传播,让大家强身健体。五禽戏开始并没有文字流传,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五禽戏的内容主要包括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

虎戏: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躯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三次。继而两手先左后有向前挪动,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接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般以四肢前爬七步,后退七步。

鹿戏:接上四肢着地势,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右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稍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如此左转三次,右转两次,最后回复如起势。然后,抬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三次,右腿二次。

熊戏: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面,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面,略停,先以左肩侧滚落床面,当左肩一触床面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面,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后起身,两脚着床面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面。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躯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

猿戏:择一牢固横竿,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脚悬空,作引体向上七次。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悬,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

鸟戏: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后坐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也七次,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七次。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中老年广场舞就应运而生,当时的大环境就是有时间就去跳舞。我记得当时流传这样的一句话,“十亿人民九亿(),剩下一亿去跳舞”,可见当时跳舞的风气是刮得多么盛啊。只要有活动,就是舞会,舞厅遍布市内各处,饭店也开辟出专用场所,供客人跳舞。这些老年人也不甘落后,也在晨练项目里增加了跳舞,叫中老年的士高。我记得当时有“企鹅舞”、“回娘家”等等。后来,有随着秧歌的曲调引进了中老年健身步子舞,俗称十六步。慢慢地就铺展开来,发展成现在的群众健身街舞。

伯都纳广场群众健身舞队的发展壮大过程,是由于原来几个家住在伯都纳广场附近的年轻人,早上晨练时,自带录放机,随着音乐自娱自乐。后来有爱好跳舞的大爷大妈们,也加入到这个行列里,没有几天,队伍就壮大到几百人。到了“五一节”,广场的秧歌队晚上开始演出时,这些人也自发的集资购买了大型音响,也将时间改在晚上了。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占了半个广场,有上千人。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但是,这个人体动作,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另外,属于人体动作范畴的艺术也有许多种,如杂技、哑剧、人体雕塑、韵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别的人体动作艺术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作者(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另外,由于人体动作不停顿地流动变化的特点,它必须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一定的时间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动中,一般都要有音乐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装、有的舞蹈还要手持各种道具,如果是在舞台上表演,灯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说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街舞最早起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爵士舞发展到90年代的产物,它的动作是由各种走、跑、跳组合而成,极富变化。并通过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屈伸、转动、绕环、摆振、波浪形扭动等连贯组合而成的,各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健身效果,既注意了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动作的协调,又注意了组成各环节各部分独立运动。因此街舞不仅具有一般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减少脂肪、增强肌肉弹性、增强韧带柔韧性的功效,还具有协调人体各部位肌肉群,塑造优美体态,提高人体协调能力,陶冶美感的功能。街舞是美国黑人由一种发泄情绪的运动演绎成的街边文化,特色是爆发力强,在舞动时,肢体所做的动作亦较其他舞蹈夸张。最吸引人之处,是以全身的活力带来热情澎湃的感觉。 跳街舞使人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动作优美、随意。同时,跳街舞还有瘦身功效,因为街舞是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在一个小时的运动中,消耗全身脂肪的作用是相当强的。此外,街舞是一种小肌肉运动,经常练习能增加你全身的协调性,让你的身材比例更趋标准。

中老年广场舞,是属于健身类型的群舞,它不要求动作的表现出“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而是重在参与、重在娱乐、重在健身。没有人评论谁谁掉跳得不对,谁谁跳得不好,只要是你才加了,努力了,达到心身放松,达到锻炼的目的,那你就是跳得最好的一个。

中老年健身街舞(广场舞)有待于有关部门的支持,在不盈利的青情况下,抽调有丰富群众文化娱乐方面的组织者、教练等等,给予支持和引导,使得这项文化生活健康、愉快的延续下去。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