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10-67013680
由谁来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的健身?
时间:2009-08-09 21:25:06 来源:太原日报

凌晨四点半,天刚蒙蒙亮,老崔慢慢爬起床,开始收拾自己的“设备”。早晨六点,他准时出现在西海子公园,用木棍挑着电线挂在树上,插好插头接通电源,熟悉的音乐又一次响起……老崔名叫崔峰,今年已经80岁了,是省气象局的一名退休党务工作人员,领着晨练市民做操已经有16个年头。

这一天

,跟着老崔练操的人有百十来号,里里外外站了十几层。练操的人里面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公园平台、桥上、树下,甚至公园外的马路边都有人跟着做操。一位站在后排的人,做操之时还得不停从人缝中观察老崔的动作,因为看不到连贯的动作,使得他的动作也断断续续。他说:“我是一名初学者,在后面根本就看不清老师的动作,要是能多几个老师就好了。”

其实他并不知道,这还是人比较少的一天。“多的时候能有300来人呢。”老崔说。

在省城,有许许多多的人像他们一样,每天都会用一定的时间参加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公园、社区、体育馆……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高玉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数据:目前,我市体育人口占45%,大约有150万人左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匮乏。据了解,我市现有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3185人,其中包括国家级7人,一级385人,二级2315人,三级478人。“即使加上没有取得资格证的民间指导员,全市也就5000名左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这就是说,平均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大约需要指导300名市民参加体育锻炼。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群众体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对群众进行体育活动指导及各种身体练习的基础指导,使人们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学会科学锻炼;还可以负责体育保健指导,医学监督,可以制订完善的体育锻炼计划,并进行健康测定评价、体质测定评价等。最重要的是,他们肩负着组织和带领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职责。

其实,1人对300人的比例只是约数,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相当一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履行职责,更多一部分人转投他行。“每年全省都会有近千人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其中以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为主,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人最终并没有从事社会体育指导方面的工作。”高玉琴处长遗憾地表示。

高亭是山西大学体育学院2000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她考取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不过,2004年毕业后,她没有从事大学期间一直学习的健美操专业,而是在省城某黄金珠宝店就职。谈起为什么放弃自己的专业,高亭说:“我觉得一直做这个很枯燥,上学学这个是因为自己的兴趣,但就业就是另一码事了。”

除了工作枯燥外,工作不稳定、发展前途不明等,也是不少人放弃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主要原因。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业的谢姣,大三时曾在当地的健身俱乐部做过健身教练。不过,一年后,她就选择了放弃。谢姣说:“我带过健身操课,做过私人教练,但健身教练这行也只能年轻时做做,总有做不动的一天,我总不可能一辈子干这个吧?”

由于体育锻炼科普知识普及率低等原因,导致群众体育锻炼缺乏科学指导,随意性和盲目性现象较突出,极大地影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后记:一方面是日益增长的体育人口,一方面是大量流失的体育健身指导员人才,两者之间的矛盾,已经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起到制约作用。如何留住体育健身指导员人才,不仅仅是体育部门应当考虑的,而且应该引起更多的人的关注。

相关链接:体育人口,是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为: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 (含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