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10-67013680
小众文艺演出大爆发 经济危机加促文艺潮
时间:2009-08-12 08:02:13 来源:信息时报-大洋网
▲今年暑假除了明星个唱,城中还多了不少小众乐队演出。图为7月26日B8酒吧的演出现场。信息时报记者 田卿 摄

在B8酒吧演出的LOLLIPOP乐队。方明子 摄

许巍演唱会

广东现代舞周

都市白领情感剧《画皮》

《我们的广州》摄影展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马向新实习生温黛默朱国惠

今年暑假,广州的文艺热潮一浪接一浪,参与者的热情比盛夏高温更高涨。几乎每个周末,或者连续整个星期,城中的文艺积极分子不是在看演出,就是在看演出的路上。

在刚过去的周末,广州的文化艺术活动似乎到达了巅峰状态,广州体育馆的林忆莲演唱会吸引了近8000名乐迷集体怀旧,同时城中还有三处小酒吧和音乐仓库,摇滚、民谣的乐声此起彼伏。草根的力量空前强大,在舞台上唱歌跳舞的,可能是住在附近的海归老伯,或隔壁桌的斯文女生,更多的自由表演空间,为每个人都提供了表演舞台。话剧演出同样热闹,沙河顶13号剧场重新装修后,为本地戏剧提供了表演基地,这个月的每个周末,都有都市版戏剧《画皮》上演。城市里的文化新去处也越来越多,北京路新开的联合书店,让已经舍弃了在繁华步行街买书习惯的广州人,又多了一份去北京路的盼头。

网络促进了文艺热浪的传播,也让更多的小众找到自己的群落。这些种子撒在干涸的沙漠里已久,到了2009年夏天,终于有了茂盛疯长的机会。究竟是经济危机造就了这场繁华,还是长期坚持引进好项目才有望复兴?广州其实从来不缺少文艺青年,缺少的是发现。

每周一场大SHOW票房个个火爆

2009年8月8日,奥运开幕一周年,同时广州即将迎来明年的亚运会之际,广州迎来难得一见的暑期演唱会高潮:八月的广州体育馆,连续四个周六你方唱罢我登场,林忆莲、谢安琪、黎明、许巍逐个开个唱;中山纪念堂同样火爆,七月有詹瑞文的栋笃笑,八月底就有陈绮贞个唱。演出热浪冲掉了大量赠票,不少习惯看免费演出的媒体人,现在也要自己买票,大批电台主持人、娱记都要自掏腰包看喜欢的演出。

奥运亚运间隙的热潮

记者采访了林忆莲演唱会的演出商大名娱乐,对方告诉记者,去年暑假因为奥运,不少大型演出都推迟了,明年广州又将举办亚运,所以很多演唱会都挤在了今年暑期。据悉,今年他们所举办的几场港星演唱会,包括刘德华、古巨基和林忆莲都有八九成票房。此外,天河体育场馆为迎亚运大装修,也无形中“帮”了演出商一把。过去大明星到广州开唱,若选择能容纳3万人的体育场,一来场租贵,二来票房压力和风险也比较大。今年能容纳8000人的广州体育馆成为演出主场馆,场租便宜了票房压力也小了很多,所以有更多演出商投入到“暑期演唱会扎堆”的大潮中。据了解,林忆莲演唱会1280元的票卖出了500张之多,证明了广州的确有一群可以承受高娱乐消费的观众。

文艺青年精打细算挑着看

舍得花钱买票的人很多,但也有一些理智的文艺青年,坚持广州人一贯以来的精明传统。上周六的林忆莲演唱会开始一个多小时后,体育馆外的售票处依然热闹,不少人在等降价票。这些人中,就有本地艺人吴嘉亮和他的两位朋友。这位“广州王菲”的著名扮演者被发现时显得有点不好意思,当时他们已在售票处附近等了一个多小时,都没等到理想的降价票。吴嘉亮说,在广州看演出,200元是心理关口,再贵就不如去香港看了。

在演唱会场馆外,记者也见到不少歌迷,坐在场外纯“听歌”。几位刚毕业的女孩说,480元以上的门票太贵了,所以即使很喜欢林忆莲也只都千里迢迢来到场外听歌,另一位女孩则说,这次广州演唱会订不到便宜票,她打算接下来到澳门去看林忆莲的演唱会。

不仅本地艺人、歌迷如此看,连本地乐评人邱大立和沼泽乐队主唱海亮也认为,在广州看演唱会,两三百元左右的价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当然,如果是Radiohead(收音机头,英国摇滚乐队)来的话,1000元我都愿意掏。”海亮说。

广州小众文艺演出大爆发

上周末晚,喜窝台上的北京摇滚乐队刚演出完,一位海归老伯就迫不及待上场跳舞了。
天河南“小二楼民谣居”让文艺积极分子们有了自我表演的舞台。 信息时报记者 马向新 摄
广州兴起了将大仓库开发成艺术空间的潮流。新开不久的B8酒吧已是本地小有名气的音乐现场。信息时报记者 田卿 摄

是什么造成了广州文艺市场的火爆?从最赚钱的演出商到草根的本地演出策划者、乐队、音乐人、乐评人、文艺青年们,似乎都在合力推动这股热潮。一切的轮回都有因果,沙漠干涸了太久,也会有下雨的时候,广州积蓄了很久的力量,需要有爆发的时候。经济危机可能是一个因素,亚运也可能是一个因素,还有一代代不断成长的文艺青年,一直在坚持,但他们理智而且有自己的立场,要推动热潮,愿意掏钱买票,也需要足够好的东西才能让他们心动和行动。

就在林忆莲演唱会当晚,广州城里的小酒吧中,文艺演出此起彼伏。环市路花果山的“踢馆”刚开张,吹波糖等本地乐队正在疯狂摇滚;员村四横路的B8音乐仓库(简称“B8”)近来也活动频频,周六晚的弹唱民谣引来了不少街坊;位于五羊新城的191space(简称“191”)则有恭硕良以及一众欧美乐手的联合演出。

网络推动小众文艺复兴

海亮近来和沼泽乐队在全国各城市巡演,他很肯定地说:“广州的这股文艺热潮,是其他城市所没有的。北京、上海还是维持着原来状况,但广州今年的各种活动似乎有了出乎意料的加速度。”他不久前在“191”举行的演出,有近二十支本地并不知名的乐队联合演出,竟然吸引了超过400人买票入场,打破了“191”酒吧近三年来入场人数的记录。这是他们未曾预料到的,而演出的前期宣传,全都是在豆瓣等网络上发起号召,便一呼百应。“网络时代让小众更容易聚合,过去本地乐队的票最多卖二三十元,现在能卖到60、80元,也证明了小众演出的市场在不断成熟。很多以前没见过的面孔,现在都会来看演出,这就是网络宣传的效果。”海亮说。

文艺青年扎堆开酒吧

文艺活动增多,新兴文艺场所也在增加。邱大立就很喜欢近来新开的、位于员村四横路的B8音乐仓库。“看完演出之后,一走出去就是整条吃宵夜的食街,太方便了。而且场地很宽敞,前面有个小广场,就像一个平民版的喜窝。”喜窝已是广州如今最著名的“鬼佬大排档”,这家位于水荫路城市会的酒吧已经不断地推动着乐队现场的繁荣。海亮认为,艺术空间往大仓库发展是全世界的趋势,广州也有信义会馆、太古仓、乒乓空间和B8等。现在,海亮也在物色如美院里小剧场那样能容纳几百人的演出空间,这些中小型的阵地,让本地乐队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地盘”。

位于员村西横路的B8音乐仓库有个独特之处——共有16位股东,这种规模可以媲美当年网友们的电子商务尝试的纳斯达克吧,而其中的核心股东包括了本地音乐人、媒体人等,从今年3月第一次踩点至今,一个宽敞的旧仓库已经成为了现在小有名气的音乐现场。7月25日进行了第一次卖票演出,竟卖出了200多张票,这让股东们感到惊讶。除了音乐,阿庆觉得未来也可以考虑做戏剧、现代舞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表演。

迟来的春天?还是表面繁荣?

说到近来城中新兴的文艺场所,除了环市路的“踢馆”,据行内人士透露不久后喜窝也许会在雕塑公园开一个分点,场地更大,投入达到80万左右。对于文艺活动的繁荣,阿庆感觉和经济危机并没有多大关系,“大家平时都是默默在做事情、都在努力,有一段时间,广州给人的印象是对文化不重视,一直挂着文化沙漠的牌子,但那些小众的演出每次都会吸引一批人去看,也会有人因此找到商机。”

阿庆对于未来并不很乐观。很多人都想做弄潮儿,但不是每个艺术空间、场合都能良好运作,乒乓空间未来会否继续维持或转型至今仍很难说,而191酒吧投入的几十万,要完全回本也仍有压力。至于那些未来要投入七八十万的新现场,如何能赚回本更是许多并不富裕的文艺青年们不曾想、也不大愿意去想的问题。阿庆说:“眼前的只是虚假的繁荣。来了广州这些年,我也是跟广州人学会了尽量不花钱或少花钱做更多的事情,大家都很实际,我们在做的同时,也会考虑到能收回多少。如果现在这个场地只能做3年,每一笔投入的钱,都要精打细算。”

经济危机下文艺热潮反而更旺

在网络同城活动的推广下,更多人会去看各种本地、小众的演出中。snake提供
在林忆莲演唱会开始了一个多小时后,场外等待降价票的人仍很热闹。
周末晚上,乐评人邱大立和沼泽乐队的海亮在演出结束后,坐在酒吧前的台阶上聊起了本地文艺复兴。

是什么在推动这股暑期文艺热潮?众说纷纭。当经济危机来袭,那些亲自投身到制造热潮中的文艺“潮人”们,也有各自的辛酸故事。一代又一代的文艺青年总会成长,当年非主流的“小清新”们现在也已茁壮成长。在文艺发酵的过程中,网络的力量功不可没,当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平民化,还有什么能阻挡热潮的蔓延?

文艺青年在坚持

记者对比了2008、2009年的豆瓣同城活动,发现这个以聚合文艺青年为主的网站相关活动正在急速上升。2008年七八月间,广州的同城活动包括演唱会、戏剧、现代舞、旅行、私人聚会等大概是100项左右;今年七八月间,迄今为止就已有近300项活动,是去年的近三倍。

同城活动促进演出多元化

展览方面,从2008年开始,各种不同的摄影展、联展、文物展和作品展纷纷抢占市场。动漫电玩节、国际动漫节入场人数不断上升,到2009年暑假,展览市场热火朝天,摄影展、作品展、文物展和联展等数目大增,而且展出的类型更丰富,类型不仅是个人画作、摄影等,还包括了用品展览、精品展和手绘明信片展等具有特色的生活展览,数量同比增长了约40%。其中私人摄影展数量增幅是最大的。近来即将于华侨新村举办个人摄影展的严明告诉记者,正是邀请他办影展的画廊老板自己也搞摄影、很有热情,才让他这种“跑码头、跑江湖的摄影师”也想到要搞个摄影展,而他相信随着亚运的到来,将会有越来越多有趣、好玩的事情,在广州发生。

而在讲座沙龙方面,2008年暑期并不多,2009年不仅数量增多,形式也更多样化,数量比2008年多了8倍。除了各种类型的工作坊外,还增加了开幕式、座谈会、谈唱会、读书会、魔术会、话术会和治疗法等类型。

各种生活聚会也不断增加,2008年约有20个,2009年呈多样化发展,至今有近60个活动,比2008年多了一倍。漫游广州、涂鸦游戏、以茶会友等,都成了更深入到私人生活的文艺活动。

广州人对文艺很包容

7月18日,香港艺人黄耀明和他的幕后团队“人山人海”在广州蓝宝石展艺馆举行了一场“十年唱聚谈唱会”,上座率接近九成。8月2日的第二场谈唱会上,虽然现场不少观众对香港的幕后音乐人或不知名的街头歌手、乐坛新人了解不深,但依然坚持看完全场并对演出者报以热烈的掌声,让人佩服广州观众的文艺包容性。策划这场活动的是冻鸳鸯文化的晴朗和他的妻子翠儿等。作词人在台上朗诵歌词、唱几首歌再讲讲创作小故事,请来旺角流浪艺人上台表演,这些都是较冷门的表演尝试。

翠儿一直以贤内助的身份和晴朗一起推动文艺活动,她认为文艺无界限,广州的文化艺术气氛虽不如京沪浓厚,但广州人对文艺的容纳度很大,年轻人也很关注文艺活动,市场仍然很大。网络的力量对活动也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不少乐迷专程从北京、上海、福州等地赶来,就是通过网络得知消息。翠儿说:“我们不在乎赚不赚钱,只想自己开心做一些值得的事。”

黑人歌手:“想在广州的舞台上唱自己的歌。”

在广州,有各种草根力量也在推动着这个城市的文艺进程,哪怕他们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却都希望在这里找到一个舞台。25岁的非洲说唱歌手杰夫来自尼日利亚,他出生在音乐世家,目前住在广州。他已经写了近百首说唱作品,主题多是爱与和平。杰夫来到广州后,还未公开演出过,但他不曾放弃。目前,他在联系唱片公司和录音棚,也在构思唱片封面,上周还来到信息时报社,邀请摄影记者为他拍摄封面。他打算把录制好的唱片拿回尼日利亚发行。杰夫曾在美国登台演出,也有纽约的唱片公司和他接洽。但他依然希望,广州能有人请他去表演,“我很想在广州的舞台上唱自己的歌。”

80后更爱掏钱看演出

今年暑期的文艺热潮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是不少以前依靠赠票出入各种文艺场所的媒体人,主要是娱乐、文化记者、电台、电视台主持人及相关从业人员等,都渐渐搞不到或者放弃“搞票”了,遇到他们真正喜欢的歌手,不少人会自己掏钱买票。当网络下载正在不断谋杀音乐产业的同时,演唱会就是救命稻草。在场外等降价票的吴嘉亮也对记者说:“既然有人付出了劳动,欣赏者掏钱是一种尊重。我不愿意主动向别人拿赠票,我也是做这行的,欠下人情债是要还的,所以我宁愿等降价票,也不想去问人要票。”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股热潮,记者调查了一些本地文艺积极分子的看法。

80后文化消费力强

江仔是一位在网络工作的80后,在林忆莲演唱会前夕,他的MSN签名就改成了“明天去看忆莲演唱会”,他自己掏钱买了480元的票。江仔是那种遇到喜欢的歌手,就不会介意花多少钱的80后,“毕竟难得才能看到一次。”事实上,不少文艺积极分子也认为,80后比70后更舍得掏钱看演出。

黎文是《城市画报》的副主编,对比几场演出的票房情况,他总结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80后比70后更舍得掏钱看演出”。说起文艺演出逐渐多起来,黎文觉得广州的市场是渐渐好了些。“可能是因为愿意去尝试新的文化消费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我们一直在做,那些影响过的人群口碑相传之下,慢慢也在扩大喜欢的人群,但现实还是很艰难,没到乐观的地步,如果考虑盈亏得失,我们许多活动都应该放弃广州站的。”

在广州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这些优质的文化产品,愿意去消费的人群还不够多,那些其实已经有消费能力的70后,吃个饭要比掏钱看演出容易很多,这也很符合广州注重实际的城市性格。但张悬这位受80后喜欢的音乐人,其广州音乐会的票已经出了2/3,而且宣传基本都只在网络,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80后更强大的消费力。”

经济危机推动小额精神消费

莎菲宝是个跨界红人,从电台、电视主持人到市场总监、专栏撰稿人都做过。对于今年的繁荣景象,她也有同感,特别是演唱会部分。“不过全部都是外来的东西,特别是流行音乐界,舞台剧还比较多内地原创,现在的土壤还不足以让本土能出明星。”她还说:“虽然钱少了,但是压力大了,不过我都不明白为什么大家还有闲钱看演唱会?”

陆耀申是广东现代舞团的宣传人员,说到刚刚结束的广东现代舞周的票房,他透露虽未总结,但估计和去年持平。今年除了黄花岗剧场、星海音乐厅之外,还增加了蓝宝石剧院的演出点,规模则比去年有所扩大。他认为近来文艺市场的活跃和经济不景气有关,一般的娱乐消费比较高,几百元的演唱会票未必人人花得起,但看现代舞、小剧场的演出,价钱相对便宜,这些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近年正在不断走俏。他特别提到广州近年来话剧的发展越来越快,无论本地还是外来的戏剧票房都很火爆,如果自己掏钱买票,他认为180~380元左右的音乐会票价是比较能接受,对话剧也会有兴趣。

广东电台文艺广播的Cherry则觉得,有商机是促进文艺复兴的重要原因。近来越来越多的朋友都会自己买票看演出,但感觉上广州和北京、上海还是有差距,还是很有冲动飞到异地去看一场演出的。《画皮》的编剧卢小狼则认为,首先要有好的作品,才能带旺市场。否则没有观众进场,再热闹也是白搭。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